在自律中成长,让优秀成为习惯

今天中午,因为要在网上查找一些冷僻的资料,因而没有午休。恰在此时,一条信息提示邀请我入群。按平常的惯例,我是拒绝一切群,闲聊或者是玩游戏之类的活动。但,群名令我留心—“五班的男生不说话”。这是谁的群?为何取这样一个群名?抱着好奇心态我接受了邀请。于是,一个令我面露难色,心情沉重的话题重新打开,再次令我无法平静。

“大家好,我是李老师。首先我是一个家长,大的高二,小的初一。我是5班的数学老师,同时也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原本,我只想悄悄的把孩子带完中考,不打扰家长的工作。但是,这个5班男生爱说小话的程度太强悍了,是我工作20年之最强。我的自信心很受打击,我在怀疑自己的教学胜任能力,以及我的忍耐能力!现在的孩子即将面临中考,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紧张感,没有原动力。上课发呆,走神,搞小动作,说小话。这些是普遍现象。我感觉,造成这种现象的前因后果归结于,小孩生活没有压力!家长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事事包办!作为班主任,我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不知有多少人在线,也不知有多少家长看过以上老师的一番话之后作何感想。我不知我该不该发言,是安慰老师吗?是感谢老师吗?还是检讨自己呢?

当然,老师的话只是一个教育契机,他映射的话题很多很广。养是一个过程,如何教好才是一门技术。而教育的误区,几乎成为当下父母人人必踩的雷区。“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样的话也几度成为家长爱孩子的行为标准。有时想想,是什么令我们如此“痛彻心扉”地幡然悔悟?

荣格说“学术的最终成就是人格成就。”我还不能领悟,我试着去慢慢理解,体会吧。

一次周测,儿子的政治分数83,满分100,最高分92.在我接到此条信息时,我是不满意的。吃完饭后,我到书房找儿子,然后把这条信息给他看,并且表示我对这个分数的不满。儿子说,考的是一些很抽象的提纲,根本不明白。

“不对!”我打断儿子的争辩。

“为什么同学可以考92,你只有83?这其中的差距就是一个学习态度的问题。”儿子不语。

“自我检查一下哪里错了,等会和我说。”

“妈妈,是看错题了。”男孩子的粗心马虎一览无遗。

“妈妈经常和你说的一句话,你可记得?”

“记得。先做好自己,再要求别人。”

“对。还有呢?”

“小学注重习惯,中学注重行为,高中注重方法,大学注重成绩。”儿子不敢马虎,对答如流。

前不久与儿子的一次对话,现在回想起来,不知是否还有借鉴意义?不知还有多少反思的空间?关于成长,关于分数,关于未来,关于我和你,我亲爱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好好地一同成长?

对于孩子的成绩,有时我在想,我们是否有点操之过急了?一个科学家,他的父母未必就是科学家,而身为教授的父母,也可能无法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教授!一个人的智商,情商,环境的制约,也有可能影响孩子分数的高低.分数不代表什么,它只是衡量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运用与把握程度,虽然,我从不掩饰自己对高分数的追求,毕竟,所有付出都渴望回报!我还相信,很多家长中不乏白手起家之人,但我不主张手无寸铁。现在如此,以后更是如此。学历与文凭,成不了万能钥匙,但会成为孩子以后工作的试金石.在孩子的教育中,除了成绩,有很多无法量化的东西一直被我们忽略着,比如孩子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冒险精神,创造才能,百折不屈的毅力,承担责任的勇气,等等。我们不能仅把小孩送进高等学院作为终极目标,更应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健全的人生观:健康,积极,阳光和勇敢。对吗?

一次送孩子上学途中,我问他:“你喜不喜欢妈妈?”儿子说:“喜欢!”我又问:“等你长大后还喜欢吗?”儿子还是肯定回答:“喜欢!”我接着再问:“喜欢多久?”儿子看看我,一阵沉默,然后,我俩相视一笑!

面对孩子的纯真,自己更感言传身教的影响力,尊重孩子,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在很多时候,我与孩子相处时,我会问询他们的意见,“好不好?”而极少用口吻:“听见没有”来强加大人的主观意识,孩子听不听话,懂不懂事,是观摩我们大人平时的行为的.孩子的反叛,很多时候就是我们大人陋习的折射!我们经常要求孩子这样那样,有没有反问,自省过,其实,在孩子的心目中,我们是否就是他们心中要的父母?我曾问孩子:“妈妈是不是个合格的妈妈?或者,你们心中的妈妈是怎么样子的?”孩子给我一句响亮的回答:”妈妈是个好妈妈!”那一刻,我觉得我的整个人生都被燃烧了,照亮了我的全世界。毫不夸张地说孩子就是我的工作原动力,孩子也是自己毕生的一项重大投资.

孩子,对于一个家庭,就是全世界,而世界对于一个孩子,仅是一个未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各有特色,别人的经验与教育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我们在思索中与孩子共进退,是给孩子最好的动力。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二十年后,世界的主人是现在的孩子,身为父母的我们无法替孩子安排好他该做哪种职业,但我们可以教会他对选择后果的承担;我们无法陪孩子走更长的路,但我们可以教会孩子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如何变化,但我们可以教会他用坚强的内心,从容面对世事的瞬息万变。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在宽松自在的环境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用物质来补偿,或者用金钱来满足纵容溺爱孩子,这是何其大错特错的一种养育方式!孩子本没有劣根,孩子的本性也是善良,就因为父母过多的包裹与保护,使孩子有一个扭曲的人生观!物质和金钱的本身是无罪的,过错的是被人过度堆积,过度索求,过度使用。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是父母的心头之痛,同时也提前报废了孩子的未来。我从不赞成用钱或者物质作为激励孩子学习的方法,这样在孩子的心中会成形一种交换的功利心态。完全享受不了在学习中的乐趣,也体会不到进步的喜悦。

乔布斯曾说过:“三十岁前,养成好习惯,人生后三十年由好习惯决定你的生活。”

我本身是个工作者,手中始终有一本工作记事本.十多年来养成一种习惯,每天上班前简略写下一天工作安排,不求事事井然有序,只想能在往后遇到同类情况,自己多一份经验,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能更快捷更完满。我在工作记事本扉页上写着几个字:先做人,再做事;在确定时间做正确事,莫因事小而不为!我相信,一个母亲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贯穿整个生命的.就好像是流淌的血液一样,奔流不止。

职位,是相对于本身所在行业而言的;角色,是相对于社会身份而言的。对于一个家庭,在孩子眼里,没有上司,没有老板,没有职权,没有尊卑,你仅仅是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孩子需要的就是生他养他爱他的爸爸妈妈。有时人的可悲之处,也在于不懂得自己角色的转换啊。忙与不忙,和有没有时间是两回事,看你自己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借口,仅仅是我们大人敷衍孩子的手段.

孩子毕竟是孩子,所有的言行,可以不顾后果,凭的就是成长的激情.我们大人的责任就是监管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出大差错哦.大人的错误,孩子不可能为你承担,而孩子的错误,恰是父母的监管不周.很多时候,我们要求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家长本身!自律,不再是对自己,而是对整个家庭的全面约束!把自律当成一种习惯,优秀就是我们的品质。

今天周五,寄宿学校的儿子回家,做为家长的我,决定和儿子作一番深谈。

(文/优丽)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