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参考 | 万物的签名 | 面对世间万物,活得聪慧大气

这是一次很舒服的阅读体验,过程中不停的为作者文笔的流畅暗自喝彩。虽说文笔流畅是一个被用烂了的赞语,可当你读过这本书后才发现真得有人能写得如此的自然,娓娓道来。

每一处起承转合都恰到好处,每一次换行,每一个新章节的开始都不会让人感到有任何突兀的地方。

不仅是不突兀,还感到很愉悦。随手摘两段:

“告诉我哪里能找到那男孩。”她低声请求。
安布罗斯没有回答。
马泰瓦伊湾没有回答。
天空没有回答。

五月走了,六月走了,七月来了。
她可曾这么快乐?
她从来不曾这么快乐。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部中短篇小说,而是一部40几万字的长篇。

在小说的开头,作者写道:“阿尔玛·惠特克,与世纪同生,在1800年1月5日滑入了我们的世界。”对于读者来说,也是自然的“滑入”了作者笔下的世界。

这是一本关于植物的小说。

书名《万物的签名》源自16世纪的德国神秘主义者雅各布·波墨所提出的理论,他认为上帝在世界上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每一颗果实和每一颗树的设计当中都隐藏着改善人类的线索。整个自然界就是一种神的代码,包含着造物主爱的证据。

借助对植物的熟悉,“坏小子”亨利靠种植欧洲大量需求的金鸡纳树获取暴利,从而成为一方富豪。——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章,亨利致富的过程可谓是惊心动魄,精彩异常。

成功后的亨利,搬到了大洋另一边的美国,找了一个严谨的荷兰女人做妻子,修了自己的庄园——白亩庄园,并将其打造成了一个伟大的植物园。

亨利的女儿——小说故事的主角——阿尔玛·惠特克就出生在白亩庄园里。

对于阿尔玛来说,植物是如空气般重要的存在。它们是她最重要的玩伴,她冒着雨走进白亩庄园的深处,只为了认识更多的品种;它们是她抵抗庸俗世界的理由,她长久的,愉快的躲在实验室里研究她的植物,而对白亩庄园外的世界不闻不问;它们是她离开白亩庄园的理由,为了将悬在心中的感情弄得水落石出,她毅然踏上了远行的轮船,以一个植物学者的名义;它们是她观察这个世界的方式,通过多苔藓的长久研究,阿尔玛悟出的“物竞天择”的道理。

植物给了她一切,包括亲情、爱情、友情,饱含着快乐与悲伤。

这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的小说。

(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是个心中有大格局的人。作为一个女性作者,在写一位女性的成长故事时并没有把爱情作为全篇的重点,而是讲述一位女植物学家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如何成就自己的一生。

透过小说我们可以看出阿尔玛在处理情感问题时显得笨拙、无知,她用对待植物那样简单直接的方式来对待周遭的人事。因此她才有那么多的不快乐,长久的孤独,亲人的疏远,连一直陪伴的保姆都对她略微不满。

是植物给了她一切的满足。

借助对苔藓的研究,阿尔玛将时间分成了四类,分别是“神圣时间”、“地质时间”、“人类时间”与“苔藓时间”,而她就是生活在“苔藓时间”的人,缓慢、微观的观察着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女植物学家的一生,她犹如苔藓一般缓慢爬行,偶尔露出侵略的企图,却终究归于自己的速度,一点一点理解这个世界。

吉尔伯特似乎有意去塑造这样一个女性的角色,以抵抗那个充满着野性力量的19世纪。阿尔玛不是一个善良、愚蠢、虚荣的女性,以赢得男人的爱为乐。她独立、充满着智慧,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能靠自己获得愉悦。

这是作者对女性的寄语,如小说开头阿尔玛的妈妈的祈祷。她希望阿尔玛“永远不要和浓妆艳抹的妇女结成团体,或被低俗的故事逗得发笑,或和漫不经心的男人坐在赌桌旁,或读法国小说,或行为举止像野蛮的印第安人,或以任何方式成为最大的家门耻辱;换句话说,长大后别成为傻瓜。”

这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小说,它涉及到的哲学、植物学、神学等多个方面,但终究它是一本关于爱与成长的小说。

这是一本很棒的小说。

内容简介 · · · · · ·

阿尔玛·惠特克,与世纪同生,在一八○○年滑入我们的世界。

白手起家、从事植物探险而一跃成为费城首富的父亲是阿尔玛眼里永远的太阳,出身名门的母亲则是冷静完美的月亮,志趣相投的植物出版人是她亲密的工作搭档。在 阿尔玛的世界里,科学与理性统治一切,身体和头脑需要双重满足。天赋异禀的她,借由对植物的探索与认识,一步步解开推动生命发展的机制。而她最艰巨的任 务,却是让她亲近的人理解她、爱她。

为了爱,阿尔玛一直陪伴父亲;为了爱,她与一个完全背道而驰的人结婚,却又因为爱,将爱人放逐到地球另一端,才发现时间所剩无几,留给她的,又何其少……

十九世纪最雄心勃勃的女植物学家,做着最具纯粹想象力的工作。从伦敦、费城到芳香之地塔希提、阿姆斯特丹,她决心勇敢地爱下去,重写生活脚本,在世上,闯出自己的路。

因为爱,是生命的回声,自始至终,声声不息。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Elizabeth Gilbert)

小说家、新闻记者。1969年生于康涅狄格州沃特伯里市,在纽约大学求学期间,白天上课,夜晚振笔疾书短篇故事;曾在Spin、GQ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担任新闻记者;两度获得N ational Magazine Award 深度报道奖,她的短篇小说选集Pilgrims入选国际笔会/海明威奖决审名单;2000年,第一本小说Stern Men登上《纽约时报》好书榜。2002年的作品The Last American Man入选美国国家图书奖与美国国家书评奖决审名单。

2006年出版的回忆录《美食,祈祷和恋爱》是她最受瞩目的作品,全球共有三十多种语言版本。2008年,《时代杂志》票选她为全球百大影响人物之一。

在读者引颈期盼之下,她的最新小说《万物的签名》在2013年秋季出版。她为写作本书搜集大量资料,耗费七年时间做足功课,并以紧凑的步调呈现出这部格局浩大的小说,故事背景遍布伦敦、秘鲁、美国费城,甚至是塔希提、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书中充满各式鲜明、极具个人特色,同时呈现时代氛围的角色。一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并得到各大媒体年度好书肯定。

她目前与丈夫定居在纽泽西州法国镇的一个河边小城。

【译者】何佩桦

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曾任大学讲师,现旅居北美,专事翻译。译有《美好永远的背后》(2012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首奖)、《我的耕食生活:关于耕种、食物与爱情》、《九样人生》、《一辈子做女孩》、《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作)、《意外的杰作》、《西班牙星光之路》等十余部人文艺术及旅游文学作品。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1 comment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