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 | 《坟墓》你以为,自己真的能抵达事物的中心?

诗人冷静地阐述着,突然就那么指出了海的真相:“ 海并不提供什么,它只是一座挖好了的坟墓。”紧接着,我们看见海岸上成行的沉默的冷杉,让人联想到幽暗墓园的景象。好像一瞬间,心暂停了一小会,似被说中了什么不愿承认的事实。诗人并不考虑读者的小心脏,继续往深里指出海的真实特性——像贪婪的有强烈占有欲的收藏家。它疯起来,便吞噬一切,包括那些沉入大海的人。

▏坟 墓

人看海,

看法取自对它有发言权的那些人,

就像你看待自己时那样,

站在事物的中心,乃是人类天性,

然而你不能站在海的中心;

海并不提供什么,它只是一座挖好了的坟墓。

冷杉成行,每个树顶都有一个翠绿的火鸡爪,

矜持如其外表,什么也不言说;

但是,克制并非大海最显著的个性;

海是一个收藏家,飞快地报以贪婪的一瞥。

除你之外,还有其他人曾有过那一瞥——

他们的表情不再是一种抗议;游鱼也不再探查他们

因为他们的尸骨没有被保留:

男人们撒下渔网,并未意识到他们是在亵渎一座坟墓,

反而迅速地把船划开——桨叶好似

水蜘蛛的脚,一齐挥动,就像不存在死这回事。

波纹推进,有如方阵——在泡沫的网下,显现出美,

继而消退,无声无息,当海水嗖嗖地从海草间进进出出;

而鸟儿飞快地穿游天空,同事发出刺耳的尖叫——

这龟甲般的海面蹂躏悬崖的脚,在它们脚底下骚动;

而海洋,在灯塔与警钟浮标的噪声的震颤之下,

依旧前进,看不出它是落物必沉的那片海洋——

在水中,要是那些落物侧身翻转,那既非出于自愿,

也不带有知觉。

▏诗歌君语

一直渴望面对真相,却只敢面对其中不那么令人畏惧的部分,因此,从未推荐过一首太过残酷的诗。可是这首内核残酷的诗,却叫我着迷。

自1924年开始下笔,到1935年停笔完成,这首诗写了足足11年。什么样的诗要写11年之久?我从困意中被调动起精神,不细读是不行的。“人看海,/看法取自对它有发言权的那些人,/就像你看待自己时那样”一开始,诗里就响起了旁观思考者的音调。我安静下来,很愿意继续读下去“ 站在事物的中心,乃是人类的天性,/然而你不能站在海的中心”人看待事物总是很主观,这种天然的限制往往却往往被我们误认为自由。可实际上,就像人对海的看法来源于社会中的其他人,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实也是在与别人的比较和对照中逐渐认识自己的。我们却以为自己真的能抵达事物的中心,有时候,天性真是天真。

诗人冷静地阐述着,突然就那么指出了海的真相:“ 海并不提供什么,它只是一座挖好了的坟墓。”紧接着,我们看见海岸上成行的沉默的冷杉,让人联想到幽暗墓园的景象。好像一瞬间,心暂停了一小会,似被说中了什么不愿承认的事实。诗人并不考虑读者的小心脏,继续往深里指出海的真实特性——像贪婪的有强烈占有欲的收藏家。它疯起来,便吞噬一切,包括那些沉入大海的人。

男人们正在海上撒网,一心关注能收获多少海鱼,那当下,谁也不曾想到大海随时可能吞没他们,确实,他们一周出海好几趟,每次都能回家,谁还会时刻记着大海危险的属性呢?人从海中捕获食物,而大海喜欢收藏包括人在内的一切,这样的对照有了丰富的意味。人类以为自己能占有大海,实际上确是大海真正占有了人与万物。它就像地球上一座巨大的坟墓。当有落物掉入大海,就难以避免被沉没的命运。即便远远望去,那些落物会随着海面翻转运动,也早已不带有任何知觉了。而大海,继续做自己,平静时显现辽阔之美,骚动时吞噬一切,不顾一切。

看起来,诗人把这首诗写的颇为残酷,直接质疑了人们对大海的看法,揭出大海吞没一切的特质(不过,这种看法也是诗人自身对大海的一种看法)。若是遮去作者姓名,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位女性诗人之作。她写的真冷静,真勇敢。对于直面残酷真相又觉察细致的人,我总是难以想象他们的内心该有多么浩瀚。或许,觉得残酷的并不是诗人本身,而是我自己。

“ 想到你时,会流眼泪/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眼泪/大概是想回去海里吧” 我无法写出残酷,曾在自己的诗里,把大海当做故乡,上岸遇见喜欢的人,趴在耳边告诉他:“ 我会在海里等你回家。” 我想象自己是来自大海的精灵,说不清为何要那样写,大概是向往海中遨游的无尽自由感,渴望把深处无人打扰的纯净世界当做家一般安适与温暖吧。是一个虚幻的梦境。现实中,我第一次去看海,一边看见了辽阔,流了眼泪,另一边,则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我把这一半感受隐匿起来,谁都没有说。想象与现实之间,隔着的正是真实的海洋。

我那莫名而隐忧的惧怕,究竟是在惧怕什么?渺小的我们如此害怕巨大,会不会其实那巨大,就是我们不敢承认的真我真相?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2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