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停止的那一天》 [英] 蕾秋·乔伊斯

时间的意义在哪里?爱的本质是什么?生活何以在光鲜无比中暗藏着巨大的不幸福?跌入不幸之深渊的人如何才可以被救赎……

合上这本《时间停止的那一天》,想起我在书页中标注下的许许多多的问号,才发现,这何止是部小说,它简直是本生活与生命的哲理书。

读这样一本小说,整个人是紧绷的,无法放松。以至于,我在写这些文字之前,准备翻看第二遍,但发现自己几乎没有力量和勇气再翻,也许,要等我真正平静下来才可以。

这种强烈的阅读体验,一方面源于双线的叙事方式,让小说从始至终都充满着巨大的悬念(所以,写这篇文字我尽量做到不剧透吧);另一方面,这个故事有着强大的代入感,它不知不觉就把你代入其间,或者成为拜伦、或者是戴安娜,也有可能是詹姆斯或是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代入之后,就让你陷入生活里那些看不见的沉重之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我今年以来,看到的最好的一本小说。故事本身并不离奇并不特别新颖,似乎就是你我身边甚至是你我的亲戚朋友间可能看到的人和事的影子,但作者却能有着奇巧的手笔,把生命、生活的哲理与小说结合起来,作者借助故事帮我们找寻的,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找寻的东西——

1.时间的意义。

抛却物理学意义上的时间意义,从拜伦和其母亲戴安娜的命运和经历上来看,时间的意义在于:让一切有序。

十一岁的拜伦对凭空多出来的闰秒而惊惶不已,最终他认为是多出来的那两秒打破了平衡,是造成一切不幸的根源,这是时间犯的错。其实不然,打破平衡的并不是时间,更与那两秒是否是多出来的闰秒无关。相反,正是由于生活的巨大的惯性式的平衡被某个偶然打破后,周围的一切才变得混乱起来,不再有序。

一旦失去了“有序”,时间的飞逝与停滞,甚至是存在与否,便都不再有意义。所以,吉姆混乱的大半辈子可以直接做一个“时光减法”,从他的生命里删除;所以,戴安娜再也无法找回生活的“有序”之后,直接把手表取下扔到了水里。

失序之后,时间不再有意义。

2.藏在你身体里的“另一个我”。

为什么平衡的生活会“失序”?拜伦以及他母亲戴安娜的生活何以变成一团乱麻,乃至最终被毁灭?表面上看是一场车祸,以及一个无耻的、贪得无厌的女人贝弗莉,铸就了一场悲剧,让一切变得混乱,“(时间)不再按照直线顺序从一刻到另一刻;它推动了所有的规则性,失去了所有意义;它变成一个狂乱而参差不齐的洞,万事万物都毫无差别地堕入其中,改变形状”,而不幸的拜伦,大半生就堕入了这种改变了形状的混乱中。

但其实,车祸也好,贪婪无耻的女人也好,都只是一个触发点,只是一个偶然,其背后的必然是:藏在个体身上的“另一个自己”,在这种偶然的触发下苏醒,并与现实中的自己发生强烈地撕扯。这种撕扯,才真正导致了混乱,也成为悲剧的根源。

看上去生活幸福无忧还能在其他孩子母亲面前炫耀的戴安娜,光鲜的生活下,活着的并非她自己,真正的她自己被深深藏在自己身体里——内心深处,生活之外。种种原因,她不敢“放出”那个真实的自己,完全“伪装”成另一幅模样,而当有一天,她的自我被“放”了出来,压抑太久的她就再也无法把那个自己封闭起来了。这也是为什么她明知贝弗莉来者不善,却能那么融洽地和她做朋友,就是因为对方正好让她的那个自我复苏并热情地接纳了她那个真实的自我。

而拜伦,这个原本朝气蓬勃、富于幻想的少年,他的真正的自我是外显的:他健康向上,敢于担当,愿意做母亲的保护神,愿意和最好的朋友一起成长一起分担开心和忧愁。但,一场事故打破平衡,特别是母亲的死让周围人把他身上真实的自我彻底否定掉,直到有一天他自己也开始否定那个真实的自己,认为自己“只是个麻烦”“会导致事故”,然后他紧锁“拜伦”在自己的身体里,只能让“吉姆”这个强迫症患者苟活于世。

真实的戴安娜、真实的拜伦,都完完全全被扔到了时间之外,所以他们的生命注定是一场悲剧。

3.爱的本质。

戴安娜与拜伦是如何被毁灭的?也许读完书的读者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缺爱。没错,如果有真正的爱在他们身边,一切就都不会发生。

但是,爱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戴安娜的丈夫在伦敦金融街工作,能提供给家庭稳固的中产生活,甚至不惜重金买让人羡慕的“美洲豹”汽车送给妻子,每天早晨固定时间给妻子打电话,每周末固定时间回家与妻子团聚,这简直是个完美的丈夫。

可是爱呢?我们仅仅能从他最后在妻子死后不久也自杀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是爱妻子的,但这种爱却是变质的自私的爱。 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他的自私的爱毁灭了他的妻子。因为,在他的所谓的爱里,妻子必须完全摒弃原来的身份、地位、生活习惯以及一切的一切,要做他要求的优雅美丽、大方得体、能让他赏心悦目让外人眼红的高贵的女人。

如此,戴安娜彻底没有了自我。但她藏起的那个自我,在某个特定时刻苏醒后,与现实中的自己强行并行在生活中,于是她的生活便呈现出撕裂感、混乱感,让她最终不堪重负。

从戴安娜的毁灭中,以及拜伦的悲剧里,我们不难读到作者呈现出来的对真爱的解释,即:真爱的本质是,在对方的爱里,你能做真实的自己,不必掩藏不必伪装,因为爱人能接纳包容最真实的你自己!

如果戴安娜原本低微的身份以及自我的生活方式和态度都能被丈夫包容,如果“惹出了事”的拜伦能被亲人朋友所接纳,那么,一切悲剧便不可能上演。

真爱,原来如此简单,只是无条件地包容与接纳对方,让对方轻松快乐地做自己。

4.终极救赎。

所幸的是,吉姆最终被救赎!他终于活到了属于拜伦的真实人生中。

当我读到吉姆与詹姆斯时隔四十年在小咖啡馆重逢并紧紧相拥时,我的泪水顿时决堤。前面阅读时的压抑终于沉重一扫而光。感谢这样的救赎! 失去了母亲之后,这个世上,詹姆斯是唯一能解救拜伦的人。因为有爱、有理解、有接纳,因为只有这个好朋友才能让吉姆找回四十年前的拜伦。

只有做回了自己接纳了自己,才能去爱别人并接纳别人的爱。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他拒绝了艾琳的爱,而见了詹姆斯之后终能和艾琳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的原因。

真好,在这个巨大的悲剧里,还有如此令人欣慰的结局。也许,作者是想给读者以希望和美好——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份爱在等待着你,哪怕等上一辈子,它一定会在那里。

注:以上文字作者:雨言(来自豆瓣)

作者: [英] 蕾秋·乔伊斯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原作名: Perfect
译者: 焦晓菊
出版年: 2017-9

内容简介 · · · · · ·

“别害怕失去生活的勇气,因为它一刻也未曾离开过我们。”

这里有两个故事。

1972年,男孩拜伦。十一岁,读温斯顿私立男校,他的未来已经规划好,用正确的口音说话,学到正确的知识,与上等人打交道。之后,进入牛津或 剑桥;又美又寂寞的母亲黛安娜,做着普通家庭主妇该做的事情,却有着不一样的自我。拜伦那么爱自己的母亲,她是他唯一想守护的美好。一次对时间的误解,让生命的轨迹发生了转移。

2014年,吉姆。患有严重强迫症,刚从精神疗养院出院,背负着过去的创伤,最恐惧的是,自己的错误和不完美会对爱的人造成伤害。他怯生生地盼望人生或许还能重新开始。

一个催泪不舍的故事。跨越两个时空,善良、焦虑、不完美却又真实迷人的灵魂,努力在爱中弥补伤害,也终将获得力量,像个英雄一样从黑暗走入光明,从而提醒我们:别害怕失去生活的勇气,因为它一刻也未曾离开过我们。

媒体推荐 · · · · · ·

畅销处女作《一个人的朝圣》的作者回来了。《书商周刊》

时下经典。它奠定了蕾秋·乔伊斯在英国文坛的地位。《每日邮报》

书中黛安娜的角色本身就是完美的,就像《一个人的朝圣》里的哈罗德一样:一个英雄,让人想跟她谈一场恋爱,想要跟她吵架、珍爱她或者训斥她,就像她是个活生生的人。如果有更多像蕾秋·乔伊斯这样的小说家就好了。《每日电讯报》

像剥洋葱般,乔伊斯层层递进地揭示出两条故事线的联系,交织出一个动人又透彻的故事。《奥普拉杂志》

你会愿意把这个异想天开、透彻的故事推荐给你认识的每一个人。《泰晤士报》

你会爱上书中的角色。他们善良、焦虑、有缺陷、有趣而美好。杰作。结论:振奋人心、引人入胜、忧伤但有趣。继《一个人的朝圣》后的一本完美续作。英国Heat杂志

乔伊斯总是能用朴素又自然的语言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卫报》

尽是美好而充满洞见的瞬间。虽然故事悲伤,但作者的一些想法,比如关于时空的有限、大人的失败和孩子的恐惧、我们每个人对自我束缚和自由的责任,温和而真实。《华盛顿邮报》

如同《一个人的朝圣》一样,情节发展巧妙圆熟,才华横溢。《出版商周刊》

动人而有力量,充满同情心,文风优美。塔娜·法兰奇,畅销书《带我回去》作者

以下是阅读该书的三个理由:你会爱上当中鲜活的角色,会因为这本书产生很多疑问,会对生命中注定要发生的错误产生困惑。《心理学杂志》

作者简介 · · · · · ·

蕾秋·乔伊斯(Rachel Joyce),英国BBC资深剧作家,《星期日泰晤士报》专栏作者。作为剧作家,于2007年获 Tinniswood 最佳广播剧奖。她还在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皇家国家剧院担任主要角色。

乔伊斯于20年的舞台剧和电视职业生涯之后转向写作,2012年出版小说《一个人的朝圣》,该书入围 2012年布克文学奖及英联邦书奖,目前已畅销三四十个国家。2013年出版小说《时间停止的那一天》,2014年出版《一个人的朝圣》相伴之作《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继续掀起阅读热潮。以上图书均已由大鱼读品引进并出版。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1 comment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