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人生如梦:大明最懂“情”的高考复读生

明万历十九年(1591)九月,岭南和江右交界的大庾岭尚是草木葳蕤,秋意未浓。地处岭北的南安府(府城在今江西大余县)府衙后花园来了一位面容清癯的中年人,他在花园内盘桓了许久。

此人是当时已名满天下的大文豪汤显祖,是年42岁。他因为在这一年闰三月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朝廷大佬,从正六品南京礼部主事,贬谪为徐闻典史。典史,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掌管一县的缉捕和牢房,而徐闻,远在南海之滨的雷州半岛,离汤显祖的故乡临川有千万里之遥。

汤显祖从故乡临川出发,前往贬谪之所。他乘船溯赣江上行,在赣江两源之一的章水尽头大庾舍舟登岸。他的行途,重复着当年苏东坡贬官岭南所走的路。汤显祖之所以要到寂静无人的府衙后花园一游,是因为他读了一篇《杜丽娘暮色还魂》的话本小说,主人公杜丽娘是宋代南安太守杜宝的千金,据说因为在后花园私会情人,被父亲知晓后严谴,抑郁成疾,临死前将自己的容貌画成像藏在一个小匣子里。杜丽娘死后,其父将其埋葬在花园的一棵梅树下,夜深人静的时候,梅树常在风中发出索索声响,像一位少女在呼喊“还我魂来”。

四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无法揣测汤显祖写作《牡丹亭》这部千古名剧的构想,是否在南安府衙后花园里萌生。但可以料想的是,身临其地的汤显祖,联系到自己半生的遭遇,一定心生梦幻之感。

心学影响一生为文处世

汤显祖接下来的行程可以佐证笔者没有妄猜。他离开南安府后,翻越小梅关,进入广东境内的南雄县,乘船到曲江,在曲江特意上岸停留,去拜谒曹溪之畔的南华寺。南华寺为禅宗六祖慧能的圆寂地,当时仍供奉着六祖的“真身像”。他在《南华寺二首》中感叹“深愧浮生是宰官”。

当年六祖慧能在黄梅东山寺听五祖弘忍禅师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顿悟,遂得到五祖衣钵,南下传法。《金刚经》四句偈文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南华寺之游,加剧了汤显祖的人生幻灭感,甚至后悔自己误入官场。可是,在科举制十分完善的明代,读书人不做官还能做什么?早年的汤显祖便以“制艺(写八股文)高手”而驰名江右。

汤显祖的好运气,似乎在其早年已经透支了。

临川四梦之《紫钗记》插图:第6出,《堕钗灯影》,元宵赏灯之夜,李益捡到霍小玉遗落的紫钗,二人一见钟情

嘉靖二十九年(1550)农历八月十四,离中秋节还有一天,汤显祖诞生在江西抚州府临川县城东文昌里。其时他的祖父母、父母俱全,祖父汤懋昭精通《尚书》,贡生出身,父亲汤尚贤精通老庄之学,家境殷实且藏书甚多。汤显祖既生在斯文之族,更生长在文风鼎盛之乡。自宋代至明代,江西的文化在全国而言都是首屈一指的,据谭其骧考证,《明史·儒林传》共收录115人,其中江西籍35人,为全国之冠,而相邻的湖广省(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只有2人。汤显祖同时代的学者王士性在其人文地理名著《广志绎》言:“江右讲学之盛,其在于今,可谓家孔孟而人阳明矣。”而临川之文化昌明,又为江西全省诸县翘楚。

汤显祖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这祖孙仨统治了这个大帝国一共长达98年。这个时期的明帝国和清代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可相比拟,借用龚自珍的话,汤显祖所处的时代,明帝国已步入了“衰世”。所谓衰世,即“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而瓤子却朽坏了。整个帝国早已丧失开国初期蓬勃的生机,进入一种万马齐喑的停滞期,表面上光鲜,而四处潜流涌动,隐患多多。庙堂之上政治腐败,政斗残酷;而帝国各地则是贪官污吏横行,道德风气沦丧。

尽管嘉靖帝常年隐居深宫炼丹修道,其孙子万历帝酷似乃祖,多年不上朝,并耗费巨大的财力进行了“三大征”,但总体说来,江南、江西等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维持着长期的和平,士大夫过着优渥的日子。汤显祖在富足、文明的环境中长大,而且很早就显露才华,被乡人称颂为“神童”。他14岁进县学,成为一名生员(即俗称的秀才),21岁参加乡试,考得全省第八名举人。在他弱冠之前,可谓春风得意,顺风顺水。

临川四梦之《牡丹亭》插图:第47出,《围释》,杜丽娘曾经的教书先生陈最良,招降围攻淮安多日的李全夫妇

江西是提出“致良知”的大儒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而成就英名的地方,其学术自然在这块土地上不乏传人,且影响甚广。作为阳明学的重要流派泰州学派的传人罗汝芳是与临川同属抚州府的南城县人,且与汤显祖的父亲交好。在汤显祖13岁那年,罗汝芳回乡省亲,应汤父的邀请来到汤家的文会学堂讲学,汤显祖开始接触心学。嘉靖四十五年,罗汝芳因服丧回乡守制,17岁的汤显祖背负行囊,赶赴罗汝芳门下,系统地研习心学。罗师倡导“赤子之心”,认为“制欲非体仁”的主张,对程朱之学形成巨大的挑战,也深深地影响着汤显祖的人生观。倡导人性解放、遵从内心良知成了汤显祖一生为文、处世的基调,也可以说,是其终生仕途不得意的根由。

人生如梦,官场如梦

汤显祖在中举的第二年进京参加会试,落第。再三年,在万历二年(1574)时,再次参加会试,仍然落第。尽管汤显祖是写八股文的高手,已文名远播,但这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明代会试考场上,应属正常,毕竟他才25岁。

第二次会试落第后,汤显祖转入南京国子监(明代迁都北京后,南京为留都,仍有留有六部九寺等一套政府班子,也有和北京国子监并列的最高学府南监)。汤显祖第一次进京参加会试结识的好友姜奇方该科高中进士,被分派到宣城当知县,宣城离南京不远,他听说汤显祖在南监的日子过得烦闷而无聊,于是热情邀请汤来宣城一游。

临川四梦之《牡丹亭》插图:第48出,《遇母》,起死回生的杜丽娘在临安与逃难的杜母相遇,母女团圆

汤显祖应邀来到了宣城,宣城和临川一样,是经济富庶、文化发达的地区,在宣城他和沈懋学、梅鼎祚等当地才子结识为好友。此刻,人生最大的一次机遇向他敲门。当朝首辅张居正的弟弟张居谦来访老友姜奇方,请他推荐江南一带的才子。张居谦此行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帮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物色陪读和陪考的举子。张居正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中进士,又担心物议汹汹,老谋深算的他委托弟弟去江南寻觅和二儿子年岁相仿的大才子,请到北京一起读书,然后一起参加下一科的会试,并掩护自己的儿子。——如果天下有名的大才子和其子一起中进士,舆论压力就没那么大了。

姜奇方推荐了汤显祖和沈懋学,两人随张居谦一起来到了北京。关键时刻,汤显祖拒绝了张家伸出的橄榄枝,不愿意攀龙附凤,没有随张居谦去见首辅大人张居正。而沈懋学则很认真地做了张嗣修的陪读和陪考。那一科会试,得罪了张居正的汤显祖毫不意外地落第,而沈懋学成为状元,在其掩护下张嗣修成为一甲第二名即榜眼。

直到张居正去世后的第二年即万历十一年(1583),汤显祖通过会试、殿试,取得了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的功名。

临川四梦之《南柯记》插图:第 20 出,《御饯》,描写淳于棼被招作驸马,与公主成亲的盛大、奢华场面

成了进士,那就名正言顺地进入了官场。但汤显祖名列第三甲,又拒绝了当时内阁大学士张四维、申时行的拉拢,无缘进入翰林院,被分派到留都南京任太常寺博士,尔后改任南京詹事府主簿,40岁那年升任正六品的礼部主事。南京六部九寺的官员,基本上是一种闲职,没什么公务。因此汤显祖有大量的空余时间读书、访友,“临川四梦”第一梦《紫钗记》就在这段时间内写成。

万历十九年,代州有陨星坠落,在当时被视为“星变”,是上天对天子失德的警示。汤显祖上《论辅臣科臣疏》,抨击当朝的内阁辅臣(俗称宰相)欺骗蒙蔽皇帝,而掌握监察大权的科道官员则利用手中权力索贿纳贿。其奏疏一开头便说:

奏为星变陈言,辅臣欺弊如故,科臣贿媒方新,伏乞圣明,特加戒谕罢斥,以新时政,以承天戒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汤显祖的奏疏引发的后果和韩愈当年一样,他被贬到岭南大海边做一个末流小官。最有戏剧性的一幕是,他快到徐闻时,竟然碰到了张嗣修的二儿子——他拒绝为其陪读、陪考的那位,此时张居正被夺谥,张府被抄家,当年对张居正拍马献媚唯恐不及的百官纷纷上书攻击张居正,要求皇帝严厉处置张家。张居正的大儿子张敬修自杀,张嗣修被剥夺官籍,流放到雷州半岛,比贬职的汤显祖还惨。两位天涯沦落人还握手互致问候,那一刻,汤显祖一定感慨仕途的险恶和官场的无情。早在他16岁那年(嘉靖四十四年),他最有权势的同乡严嵩被籍没家产,其子严世蕃被处死。

临川四梦之《南柯记》插图:第21出,《录摄》,淳于棼未梦做“南柯太守”前,由录事官代理政事,上下懈怠混日

目睹高层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联想到自己半生蹉跎,汤显祖心生“人生如梦,官场如梦”之感是难免的,但他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并没有破灭。毕竟,心学推崇“知行合一”,以济世安民为己任。

万历二十一年(1593),44岁的汤显祖被升任为浙江遂昌县知县。遂昌虽然只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山区穷县,但这是汤显祖做官以来第一次成为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他可以放手去治理一个县,以实现平生抱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