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总按两遍铃(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詹姆斯·凯恩〕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兴起了一派严格写实的通俗小说。这一派作家一般都刻画精细、行文简洁,而他们的作品大多是暴露社会上种种阴暗面的凶杀、通奸等犯罪小说。在这派小说家中,詹姆斯·M·凯恩跟达希尔·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1894—1961)和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1888—1959)一起,均被公认为大师。

詹姆斯·M·凯恩于1892年生在美国马里兰州。父亲是当地华盛顿学院的院长;母亲是一位歌剧演员。凯恩大学毕业后又攻读了研究生,于1917年毕业。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于是投笔从戎,到美国远征军中服役,成为第七十九师报刊的编辑。大战胜利后,他复员回国,先后在《巴尔的摩美国人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编辑部工作,1924年又成为圣约翰学院的新闻学教授。同年,他还成了新闻评论家李普曼主持的《纽约世界报》的社论撰稿人,所以他后来常说自己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只附带写写小说。1932年前后,他觉得东部的环境跟自身不大合适,于是迁居到了好莱坞,在南加州一直居住到1947年,为好莱坞写了一些电影剧本,但是并不十分成功。他的第一部小说《邮差总按两遍铃》在1932年发表后,立即轰动一时,成为一部不胫而走的畅销书。

《邮差总按两遍铃》最初创作时,书名原为《水灵灵的娘儿们》,后改为《邮差总按两遍铃》。它出版后不久,就被改编成电影剧本,并于1946年拍成电影,男女主角分别是当时的大明星拉娜·透纳和约翰·加菲尔德。三十余年后,1981年,好莱坞第二次又将它拍成电影,主演的明星是杰克·尼科尔森和杰西卡·兰格。两部电影都很成功,都被列入今日好莱坞的经典名片之中。

这部小说的情节据说大体上取自当时的一起真实案件。全书用一个被判了绞刑的杀人犯临刑前在牢房里写下的忏悔书的形式贯串始终。故事相当简单:一个流浪青年弗兰克到公路旁的一家小餐馆去打工,看上了餐馆主人的年轻放荡、眉目传情的妻子科拉,并和她私通。两人于是策划以伪造车祸的形式杀害了店主,接着在律师的协助下,他们不仅逃脱了法律制裁,还领到了死去店主为自己投的保险金。后来,科拉在一起真正的车祸中不幸丧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弗兰克竟然为了这起车祸而被判绞刑。本书故事虽然简单,但当时出版后却因为某些段落被认为写得过于露骨,而在加拿大境内和波士顿遭到取缔,并引起了一场诲淫的诉讼,被认为是一部宣扬色情与暴力的作品。

凯恩不同意被人家说成是严格写实派作家。他说,“我并不属于什么派别,严格写实也好,不严格写实也好。”他还说:

“我并没有有意识地着力写得老辣粗暴或冷漠无情,或者像有些人提到我时常讲的那样。我只是按照人物本身所会写的那样去写;我也从没有忘却,一般人,从田野、街道、酒吧、办公室,甚至贫民区来的人们,都有一种生动活泼的语言。这是我绝对创作不出来的。我认为只要我坚守着这一传统,坚守着美国乡村地区的这种理念,那么我就会轻而易举地取得最大的效果。”[1]凯恩的文体简明扼要,十分有力。他一般总喜欢用第一人称叙述,总避免说教,他的人物往往是自我毁灭的,他笔下的男人总受到女人的支配。评论家哈·斯特劳斯(H·Strauss)曾经说过:“这部小说的篇幅只有大多数小说的三分之一。它的成功完全是由于一点:凯恩用极为简练的语言就写出了贪婪与性欲的基本冲动。”

1947年,凯恩第四次结婚后,又回到了东部,在马里兰州的海茨维尔定居下来,继续写作。他于1977年去世,当时他正在写他的自传。凯恩一生写有十八部小说,但是除了《邮差总按两遍铃》以及也曾拍成电影的《双重赔偿》(1936)、《小夜曲》(1937)和《幻世浮生》(1941)外,其他的作品都不十分成功。《邮差总按两遍铃》已被收入《现代文库》所选的二十世纪一百部最为杰出的小说之中;1974年,美国推理小说家协会授予凯恩推理小说大师奖(the Grand Master Award)。

还有一件事也应该提一下。在法国,凯恩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因为法国当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57)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曾经公开承认,他的代表作《局外人》就是在阅读了凯恩的《邮差总按两遍铃》后获得灵感而写成的。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邮差总按两遍铃》,也就没有《局外人》。

网盘下载(密码: 4090 )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