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萦

高阳的书,人人熟知胡雪岩,我却是从《缇萦》开始看起。在豆瓣上搜索一下,赫然一个括弧写着:少于十人评价;与《胡雪岩》相比,可怜的很;一个医女,到底比不上大名鼎鼎的红顶商人,所谓的商业必读历史教材,哈。
  
  读历史小说,并不拘泥于历史,只是想去找个故事罢了。高阳的文笔清淡若水,平静安宁,初初并不能引起人的兴趣——我还是喜欢纷繁复杂的句子和华丽美艳的词语——便一直没有坚持读完他全部的作品。
  
  近来事务缠身,不愿去阅读太过激烈的书籍,随意翻出一本《缇萦》,揣进包里倒也不重,公车上读一读,随时可以合上,随时可以翻开。
  
  幼时曾听过缇萦救父的故事,且汉文帝被其孝心打动,废除肉刑,算是为天下百姓做了好事。高阳以《史记》上寥寥数言引申成章,虚构配角,打造了这本小说。当下许多写手,亦是读过数本二月河的历史小说,便开始创作——很羡慕这一点,貌似读的越多,下笔顾虑也就越多——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高阳所构架的《缇萦》,正是因为《史记》的寥寥数言,才有了更加广阔的运笔空间,也创造出了卫媪。
  
  写作的人(不一定叫做作者嘛)最大的成功,就是能用纸笔创造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并存留人世,代代相传:比如林黛玉、贾宝玉、郭靖、黄蓉……还有卫媪。高阳做文喜欢运用谋略,而文中必定有一人物充当运筹帷幄之人,贯穿故事始终,表达一些道理,在《缇萦》中,这一人物便是卫媪。因而描写细致不逊主角,也就不足为奇了。
  
  卫媪在第三章出场,平平无奇。淳于意返回家中,被女儿问到朱文去处,很不高兴,沉着脸吩咐缇萦去唤卫媪来帮着搬行李。卫媪在淳于意家中服侍多年,帮着御者把淳于意的行李搬了进来。寥寥数笔,交代卫媪的身份地位,并不引人注意,只是个仆人罢了。而越往后看,越发觉正是卫媪在缇萦成长过程中,地位不容小视。高阳用笔很淡,若说缇萦是画中鲜艳花朵,让人一眼发现的话,卫媪便是她身边的墨叶,清清淡淡毫无颜色不引人注意;但若没有她,花朵也就失了颜色。缇萦心里也清楚,深知她年纪虽大,步履蹒跚,看似衰颓,其实遇事精明,腹中另有阳秋,只不过有些装聋作哑。
  
  卫媪于缇萦,是她的倚侍,可以拿主意分享心事的嬷嬷;对卫媪而言,缇萦是她一手带大的,承受了她差不多全部的感情,自是实打实的为她打算——虽然唯一的报酬,只是缇萦跟她撒娇而已。
  
  第一次出主意:一老一少,有了一个谈不完的话题,都沉溺在女人特有的、对衣饰的兴趣中。一声咳嗽,吓坏了缇萦,胡乱将绣襦塞在卫媪的裙幅下面,转过脸去,对镜敷粉。卫媪却是镇静得很,一面替她挽髻,一面轻轻在她耳边说道:“别慌张,一切有我。”
  
  第二次帮缇萦:无影无踪的谎言,亏她说得活龙活现,缇萦先在心里好笑,真个匪夷所思,转念想一想,可真算服了卫媪了——就那么几句话,轻轻易易地掩饰了她的晏起,而且把她说得越发孝心可嘉,这使得缇萦的脸,再度发热。
  
  略找两段,权当以管窥豹好了,看一看卫媪的沉着冷静、足智多谋的形象吧。与时下小说中的女主相比,她并不全能,但让人感觉很舒服不生硬,是个有血有肉温暖的聪明女人。历史小说,难就难在水到渠成。要把所有的情节所有的人物心理、动作、神态描写地自然,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洪七公知道真正的烹调高手,愈是在最平常的菜肴之中,愈能显出奇妙手段,这道理与武功高手一般,能在平淡之中现神奇,那才说得上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淡极始知浓更艳,自是花中第一流,人说高阳小说才是大境界,却依旧偏爱艳红浓翠。待到年岁稍大些,尝过甜酸苦辣,方知一碗白粥的好处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