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看了陈凯歌旧日的作品——《霸王别姬》,讲述围绕一出《霸王别姬》生出的爱恨情仇并随着时代风云的变迁不断升级,终究酿成悲剧的故事。
电影剧情、演员演技等等自不必多说,从各个角度来审视都是一部不可多见的好电影。然而剧中还有些许小场景,掀起了我内心的波澜。
场景一,戏剧班的师傅关老爷子在教育戏班学徒时候,学徒如有不符合要求的表现,就是一顿毒打,以至于小赖子为了逃避挨打,上吊自尽。
场景二,程蝶衣在教训小四(其捡来的弃婴)时候,无疑是秉承了关老爷子那老一套——暴打一顿,可是却遭受了接受新思想的小四日后的报复。
场景三,在建国以后戏院开会时,程蝶衣跟小四意见不合,程蝶衣当众训斥了小四,遭到了跟小四还有和小四同个年纪的女队员一句“你什么态度!”
在大电影里面的震撼人心的情节不少,为什么我会关注到这些小地方呢?不得不说这跟我的工作太息息相关。
前不久年级掀起一个小风波。几个女学生质问,为什么在篮球场不够用的情况下学生要让给老师,而不是老师让学生,论据就是人人平等。
其实我的工作日常,这类学生“据理力争”的事情层出不穷。例如学生与老师对话如下:你可以批评我,但是我接受不了你的态度;再如我要求他上课认真听讲,他的回答是:我买东西又不需要用到函数,学来干嘛;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的会小声嘀咕“然后跟你一样当老师吗?”
乍听起来都觉得有理有据。
当下的家庭教育有意无意中侧重培养了孩子的诉求能力、重视他们所以为的“个性发展”,他们很懂得争取自己的权利,甚至有的文章质疑“孔融让梨”的孔融是“不敢要”,结果当了大人口中的“好孩子”,却憋屈了自己,搞得自己不开心。
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西式教育被放大,又被一些只为博取眼球的媒体和个人大肆宣扬,提倡个性发展,更多人歪曲了西式教育的本质,不但西方创新精神的精髓丝毫没有学习到,连中国的传统美德——礼貌、歉让、尊师重教等,都荡然无存。
在韩国还在用棍棒对待成年人的时代,在全世界都在风靡拜孔夫子的时代,一个十几岁的中国少年,要求老师要对他态度好些,可是少年啊,不是普天之下皆你妈,就算是你妈妈也有说话你不爱听的时候啊;你如果要过上只需要用到100以内的加减乘除的人生,九年义务教育绰绰有余了,可是你用不上函数绝对不是因为它没用,而是你能不能成为那个用得上它的人;人人平等没有错,可是长者为尊,尊重长辈,礼貌待人是最基本的素养;有个性也没有错,但是你的个性总是建立在伤害他人的基础上,就是陋习。
教育到底跑偏到哪个经度纬度已经没法衡量,但是现实就是很多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看似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个性”和“权利”,努力地在跟老师叫板,跟学校叫板,跟口口声声的“中国式教育”叫板,可是这终究是在跟自己叫板。因为一个只顾个人喜好,只重视个人利益,还不懂感恩的人,这不是时代要的教育成品。
我不能一概而论些什么,但是我知道周遭的同行们,有不少,仍然跟不上所谓的新的教育模式,还在用经常令他们陷入尴尬境地的“老一套”——批评学生言语没有注意自己的态度,忘了学生终究不是自己的孩子,越了雷池换了家长和社会一句“你这是不尊重学生”。这难道不像关老爷子还有程蝶衣他们人戏难分,爱之深责之切?
我不能随便断言究竟怎样的教育方式才是好的,可是我分明看到了关老爷子和程蝶衣对京剧的爱,将毕生技艺全部传授给徒弟,为了将他们培养成才,牺牲了多少心力甚至最后在戏曲声中倒地而亡;也许程蝶衣和段小楼可以用半辈子去理解师傅的爱,可是眼下这个浮躁的社会,恨不得所有的东西都能事半功倍立竿见影,谁来理解程蝶衣和老师们的爱?恐怕多说一句的话,得到的回答应该就是——“你什么态度”吧!?
古语有云,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天地父母君师,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今人问起职业,我也只能讪讪的一句——就是个教书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彼此用多点耐心、理解,来对待我们的教育,少点拧巴和不怀好意的揣度。不要去为难我们的教育,否则终究是为难了自己;不要让我们自己的教育陷入尴尬的境地,否则只会让我们自己很尴尬。尊重知识的殿堂,才能成为有知识的人。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