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work or love will flourish out of guilt, fear, or hollowness of heart, just as no valid plans for the future can be made by those who have no capacity for living now.

- Alan Watts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林间物语

本书为随笔集,作者以诗化的语言引领读者从森林、温泉、草地、流萤、虫吟、鸟鸣这些美好的元素和细节开始,用心灵的触角,美学的眼睛,哲学的思考,对简单的自然景色进行饱蘸深情的描摹。在一帧帧画面感十足的林地图景中,回溯往日时光,有着“风景旧曾谙”的回味和体悟。

常常想从现有的生活模式和逼仄的活动范围出走,去林地与森林、野花、草地,温泉、池塘、小溪,蛙鼓、虫吟、鸟鸣,傍晚的霞、黎明的雾、草叶上滚动的露珠,还有灌木丛中疾驰而过的野鸡、野兔、小松鼠来一场浪漫的邂逅,渴望精神私奔激起生命的颤栗与亢奋。

在那里,你会想起童年,想起故乡,想起爱与被爱,想起或是憧憬许多美好的事情,感受一份日常生活之外的惬意与安静。


有一种凉,与风无关,与季节无关。

触目所及,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粉尘雾霾遮盖了白云蓝天。喧哗的股市,沸腾的楼盘,官位、职称、薪水、房子位置、孩子入学……人们步履匆匆,心事重重,生怕比别人慢了半拍。物欲挤压下,窒息、焦虑、不安、燥热,像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物质生活一天天膨胀,精神空间一天天萎缩。我们内心粗糙而鲁钝,没有时间静心感受自然赐予的风物,错过了诸多值得惊喜和答谢的细节。于是,常常想从现有的生活模式和逼仄的活动范围出走,改变所处环境,在一个多见树木少见人的心静之地与森林、野花、草地,温泉、池塘、小溪,蛙鼓、虫吟、鸟鸣,傍晚的霞、黎明的雾、草叶上颤动的露珠,还有灌木丛中疾驰而过的野鸡、野兔、小松鼠来一场浪漫的邂逅,渴望精神私奔激起生命的颤栗与亢奋。在那里,你会想起童年,想起故乡,想起爱与被爱,想起或是憧憬许多美好的事情,感受一份生活之外的安静、凉爽与惬意。

沿流光逆行,追寻那一抹曾经揳进我们身体的静中生凉的意趣。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当属追凉中的上品。寥寥几笔,皎洁的月光,浓密的树阴,婆娑的竹林,悦耳的虫吟,以及悄然独立的身影,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静与凉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认识到诗中的月光、竹林、树阴、虫鸣,都是为揭示静中生凉之理设置的背景。

无独有偶,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酷暑天气拜访恒寂禅师,见他安静地坐在房内,惊奇地问他为什么不换个清凉的地方。禅师说:“我觉得这里很凉快啊!”白居易有所感悟,作诗一首:“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他在另一首《销暑诗》中也曾描绘“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的意境。范成大的“风从何处来?殿阁微凉生。桂旗俨不动,藻井生上征”,虽设问风从何来,但既然桂旗不动,可见非真有风,殿阁之“微凉”不过因静而生。杜甫的“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方夔的“六月红云不肯移,清心自合胜炎曦”,延伸的都是“心静自然凉”的审美范畴。“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翘望,“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清澈,“六月山深处,清风冷袭衣”的幽静,读来让人对美隐隐动容,内心滑过一股颤栗的清凉。

人在心意平静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也就下降,随着代谢的减慢,人的心率就会减慢,燥热感也会减轻。这一医学实验结果在某种程度为内心平静,才能凉快作了生理注解。同时也说明人主观感受的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困难、挫折时,抱持平常心,少一些势利,少一些攀比,放下奔走竞逐的烦恼和功名利禄的妄念,延展“心静自然凉”这种久远的生态,以及由此而生的从容与淡定,或许能由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

不妨此刻就去林地吧,踏过丛生的杂草,涉过叮咚的小溪,拨开交错的枝桠,树林背后的树林,隐藏无数的美景,蛰伏已久的记忆被一一唤醒。月光如水,流淌忧伤与甜蜜。草木轻响,湖水泛光,植物的气息氤氲青松林的丘陵山岗。万物悄然生长,蛐蛐在草间歌唱,林地一片清凉。

标题: 林间物语
作者: 马永娟

作者简介 · · · · · ·

马永娟,笔名娟子。二级作家,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散文学会副会长,著有散文集《为自己点支烟》《如是藤花落》 《旗袍女人》。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