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do not dispute with the world; rather it is the world that disputes with me.

- The Buddha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宋鸿兵][TXT]

作品简介

《货币战争3》以近现代中国为焦点,从货币的角度观察中国近代的沉沦与抗争,论述了近代中国货币怎样突破各国金融及战争的干涉,通过为人民服务,通过独立自主,一步步艰难建立自己的体系,创造奇迹的过程。并在其中提出且阐释了把金融作为国家第四维边疆的战略意义。

金融是一个主权国家必须要捍卫的“第四维边疆”。主权国家边疆的概念,不仅仅包括陆疆、海疆、空疆(含太空)所构成的三维物理空间,还需要包括新的一维:金融。在未来国际货币战争阴云密布的时代,金融高边疆的重要性将日趋凸显。

金融边疆安全则国家安全,金融边疆沦陷则国家沦陷,从中国与日本的近代史就可以窥得一斑。

作者信息

宋鸿兵,国际金融学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概念“货币战争”一词的首创者,曾被全球销量第一的商业杂志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00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40人”。

2007年出版《货币战争》,成功预测了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引发全球关注,持续畅销7年。“货币战争”系列著作垄断中国财经图书畅销榜第一名多年,被译成多国语言畅销海外。2010年以来,“货币战争”一词被各国政要、媒体广泛引用,世界货币战争的爆发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除此之外,作者最早提出的“剪羊毛”“次贷地震”“金融海啸”“金融高边疆”“中国大妈”等词语皆成为流行词汇。

相关评论

  第三本在家务中看完了,感慨良多。
  从三本书来看,第1本无疑阴谋论味道过重,以至于很多人作为小说版而用于饭后谈资;第2本则褪去一些阴谋论基调,用历史体现了作者强大的金融史功底和资料手机的丰富,但第二本正如在3里面提到的,没有顾忌太多读者感受,某些地方过于专业和过于深入,存在部分枯燥内容,而最后一部分的世界货币也略显激进。
  第3本则让我感受到了巨大的改变。虽然也是历史,但是却和第二本风格迥异。作者用那些隐秘的金融历史理路,对中国明清到近代的各种货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描述,其大量书籍、资料的引注则展示着这个宋鸿兵团队认真的态度和强大的战斗力。
  也许是之前读过韩毓海教授的《五百年来谁著史》,本书不少内容借鉴、引注了韩教授这个大作,所以这次这本高边疆的书读起来也就更深刻。
  
  这本书一如既往的坚定体现着宋鸿兵对黄金白银这种历史上“诚信货币”的坚持,和第二本全挺黄金的区别是,这次变成了白银,具体的就不多说,只能由读者自己阅读自己判断。
  
  书是好的,作为近代中国货币金融历史的内容来看,每次浮华褪去以后政府不断重复的、赤裸的展现着他们的阴险掠夺,成为历史,为日后的诚信再添一砖。
  
  其实看完本书还是有遗憾的,首先是美元,作者认为美元无法一直强势是无疑的,但是看空的时代依然是20年甚至50年后,但目前世界依然认为美元是一篮子烂苹果里面最好的一个。作者对其他外汇纸币一无提及的原因,是不是其他货币都比美元还烂的意思?其次是人民币,中国货币到人民币那节就戛然而止,只是略有抱怨现在的体系造成诚信渐失,作者几本书都在对美元货币M2暴涨不止嗤之以鼻,难道看不到人民币M2几倍于美元的增长?好吧,只谈风月不谈国事。最后的白银黄金,其实这个东西依然还是只有大户承担得起,目前国内两种金属能拿到手的实物实在是少得可怜,回购通道更是摇摇欲坠,大多只有电子交易和纸黄金纸白银,能拿回家的都要大幅溢价,白银更是溢价达到20以上,也许正应了作者所说,寡头打压?
  
  真希望,这个拥有强大历史学术基础的宋老师,能给我们谈谈近期容易变现的美元,相比其他货币的问题。


  《货币战争》的第三部相对引起轰动的第一部,以及还颇有些势头的第二部,似乎来得有些平淡无奇。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那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古话。而阅读第二部时感到相较第一部并没有什么质的突破,所以对这第三部是否阅读,我是有些犹豫的。不过,看了介绍发现第三部主要围绕中国近代史展开叙述,而这个视角我一直比较关注。就在最近看了李德林同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的《帝国沧桑》,结果观感“甚不满意”。所以,既然这次宋鸿兵也来开这个话题,那倒是可以好好听听的。
  
  全书一上来,就明确了本书的主题。作者在前两部带着读者神侃了一通欧美银行家的发迹史后,将目光放回了中国近代的金融历史。有人以此认为本书框架狭窄,我倒不以为然。世界史有世界史的价值,地区史有地区史的价值,并不矛盾。何况作为中国人,了解本国的历史更是应有优先的。宋鸿兵的作品,独特之处就在于观察历史的角度。以往读历史类书籍,多着重政治,军事,制度的构建,“经济史”却一直不受重视。即使是宣称“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也是如此。其结果就是僵化的意识形态和阶级史观泛滥,即使是论述历史中的经济,也多是停留在“生产资料”“生产关系”的层面。而《货币战争》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其不仅把经济活动作为一种单纯的历史现象,更将其作为人类活动的历史现象。因此,他的书中也就更多注重“博弈论”乃至“阴谋论”的演绎。这也成了正统经济学人士对其最为诟病之处。然而,即使号称在社会科学中最接近自然科学,经济确实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其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受到人性的影响的。因此,即使不应全盘接受,还是不能对本书完全嗤之以鼻。
  
  在书里,作者以金融为主轴,带读者重新回顾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的历史事件及其与金融的密切关系。整体思路连贯,内容丰富,视角独特,资料翔实。其中关于为何中国会爆发鸦片战争,为何洋务运动失败而明治维新成功,为何中国盛产洋买办等问题的讨论,虽是一家之言,但也颇有启发作用。对于为何蒋介石投入欧美怀抱,上世纪30年代白银风潮成因,红军苏区的经济运行,国统区经济崩溃等的描述,更是让本让人觉得熟悉得厌烦的近代史突然有了一种不同的风貌,看到了以往不曾认识到的历史侧面,实是一大收获。而且,这种叙述并不伴有高深繁琐的历史构架或是艰深晦涩的经济学专业知识,而是保持了深入浅出的风格,这恐怕也是《货币战争》系列得以畅销的原因。而且,相比前两部,本书的“阴谋论”风格有所淡化,“博弈”层面的叙述更加突出,更加注重“金权”和“皇权”“军权”的明争暗斗,以及各个政治势力乃至国家间错综复杂的博弈关系,而不是一味神化国际银行家和阴谋者,可说是一个进步。当然,在一些问题上,比如“裕仁天皇的阴谋”以及“淞沪抗战的内幕”等问题上,还是采取阴谋视角,其中真假,也只能是仁者见仁了。
  
  本书副标题“金融高边疆”,已经说明了本书的主旨,那就是从国家的角度呼吁经济独立力量,并将其作为陆疆,海疆,空疆同等重要的“第四边疆”。宋以中国近代史为鉴,指出近代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沦为半殖民地,就是因为缺乏金融独立,导致国家的经济命脉握于他人之手,其结果自然是成为待人宰割的羔羊。这种观点,自然是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但是,其却是建立在基本客观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之上的。宋鸿兵也看不惯盛宣怀们大敌当前窝里斗的情势,更对“洋买办”为了自己利益而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给予了无情批判。但是他并没有为此大骂这些人是“洋奴”,或是将外国列强全都视为“阴险狡诈”的卑劣者,而是仍然以克制的语气进行叙述。这与老是在书里用道德说事,动不动就骂维多利亚女皇是个“阴险疯狂的胖女人”的李德林,实在是判若云泥。当然,其叙述只能说“基本客观”,在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叙述上,还是显示出一定的政治偏向。比如对国共两党的得失的论述里,就是明显的厚“此”薄“彼”。对于把蒋公当做民族大救星的“蒋粉”来说,本书简直就是不可容忍的吧~对此,我只能希望,这是本书“为当权者谋”而“不得已为之”的手段吧。至于本书这种“金融高边疆”的鼓吹是否是狭隘国家主义论调,也不能要求过于苛刻了。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和平与友好,所有人和睦相处的大同世界,可惜这只是梦想。现实中民族国家矛盾依旧重重,政治与社会鸿沟依旧到处可见,经济上又如何能够彼此无间?“世界是平的”这句话还说得太早了。我们虽然不提倡去做阴险卑鄙的毒蛇,但至少不该做被咬了还不知错在何处的农夫。
  
  回顾历史,为的还是面对现在。作者在最后两章,将视点重新调回金融危机后的世界形势,提出在一触即发的“货币战争”中,中国应该如何面对的献策。继上两部唱多黄金和鼓吹碳货币,这次他为白银唱起了高调。当然就此认为本书是给白银投资鸣锣开道,也有些过于目的论了。应该说作者说得有一定道理,但是无论是白银必将升值的预期,以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言,似乎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比较遥远。也许白银的确是一个良好的投资对象,但是广大老百姓并不能真的用它当饭吃吧。对于被各国政府的海量货币不断征收“铸币税”的弱势民众来说,本书的建议还是有些远水救不了近火。
  
  当然,这不会影响本书的可读性。对于对经济史有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仍然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通俗经济史读物,值得推荐。

下载地址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