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传世间的《向日葵》和《星夜》是怎么诞生的?真的是他亲手结束了热烈的一生吗?依托梵高博物馆档案和学术研究,取材自数千封书信和海量文献,这是一幅关于梵高的巨细靡遗、令人心碎的肖像画。两位作者以精致的细节、畅达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梵高充满英雄主义的传奇一生。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倾力合作下,以往从未触碰过的素材浮出水面,让我们更加接近这位伟大而又神秘的艺术家:早年渴望在世界立足;与弟弟提奥激烈的情感拉扯;来到普罗旺斯后,绘出西方艺术中备受珍爱的画作……梵高的内心世界也展现出异样的光芒:爱情生活的迷乱与癫狂;轮番上阵的抑郁症与心理病痛;三十七岁死亡时的重重疑云……
终于花了五个多月读完了这本书,自己经历从迷茫懒散,孤独难耐,分离伤痛,生病难受,到生活与工作终于稍有起色,却猛地被背叛与伤害,终于能在今晚静下心来,翻开最后一页,从心底由衷感谢生命中出现了短暂的梵高。
五个月多前的某天,靠在床头,盯着墙壁上梵高的1889年所作的bedroom,在自己的卧室想象梵高在卧室,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与状态,于是强烈的产生了了解他的欲望。梵高从小感情强烈,热爱自然,热爱上帝,热爱最纯粹的努力,热爱最底层的人民,热爱别人支离破碎的家庭。在画廊当了数年销售,义无反顾的想去当个传教士,考试却连连失败,去到比利时南部煤矿想要解救痛苦的工人,却被人当成神经病。
终于在人生中的最后十年,提起了画笔。一开始拒绝任何彩色,宁愿不吃不喝也要请模特来作画,在妓女sien身上短暂的找到了家庭的爱,最后离开荷兰,来到法国,与挚爱的弟弟团聚,后来去到法国南部,创作了大量田园画,包括有名的咖啡馆。在切割了耳朵之后来到另一法国城市的精神病院,创作能力井喷,包括星月夜。最终在人生的最后几个月来到距离巴黎20英里的小市镇,最后像个烈士一样,虽然被人射中,但是英勇的把所有错误揽到自己身上,“不要怪别人,是我想伤害自己”。唯一的安慰,死在挚爱的弟弟怀中。
弟弟的经历更让人唏嘘。梵高死后,弟弟患上了梵高的癫痫,一向追求稳定的他辞掉了画廊有名望的职位,努力的把梵高的信发表,最后在半年后也逝去,最终两人能埋在一起。
纯粹的爱人,爱得那么强烈,生动,丰富,虽然短暂,却极其绚烂。
作者:〔美〕史蒂文·奈菲〔美〕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
译者:沈语冰 等
译林出版社 / 2015-11
史蒂文•奈菲(Steven Naifeh)、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Gregory White Smith):两人均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奈菲还在普林斯顿大学修读了艺术史专业,研究生期间则是在哈佛大学佛格艺术馆学习;艺术期刊撰稿人,曾在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等多地做讲座。两人合作出版了18本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单。《波洛克传》获普利策奖。
沈语冰: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当代艺术理论文献翻译与研究”首席专家。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