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kway是牛奶路,granny是格兰尼 | 《奇葩译者多,你们弄啥咧》评论选摘

无意在网上看到了这篇文章,看着作者的分析,确实有意思,所以转来了。(来自书评君)

书评君向大家推送了《奇葩译者多,你们弄啥咧 | 从把lesbian译成“黎巴嫩”说起》一文,吸引了很多读者与译者朋友的关注,也激起了关于翻译薪水、学生代劳、出版社责任等问题的讨论。因为评论位有限,今天,书评君在后台几百条评论中选择了一部分,在此略作呈现,希望引起更多有益讨论。

昨天,社科院外国文学所的林一安老先生联系到了书评君,聊了聊他眼中的翻译问题。林老先生年届八十,曾任《世界文学》副主编,翻译过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博尔赫斯的诸多作品,并曾主编旧版《博尔赫斯全集》。林一安对当下的翻译乱象深感悲观,“如果不彻底纠正一些错误或问题,这种乱象将成为常态”。他认为问题主要有四点:一是译者不够用心和敬业,二是出版社不够负责任,三是因评职称和名利的需要,编辑坐不住“冷板凳”,四是中国长期缺失文学批评的传统,大家怕得罪人,尤其是同行,并不愿意直接指出别人的翻译错误。

翻译神圣,译者辛劳,书评君向那些努力将外国文学新知译介到国内的人们表示敬意和感谢,也将继续向不好的翻译发起吐槽。


@甜土豆

刚上大一就被老师拉去做翻译,词汇量为高考三千词。主要工作是有道翻译谷歌翻译然后调整语序,不知道翻译的那些东西现在去哪里了。然后用到翻译的国外教材时边看边骂,同时自己脑补英文原文再翻译才能理解。

@Rhy

刚完成老师给的翻译任务,感觉老师快被我坑了。?

@一路向北

导师让我翻译,我果断拒绝,深知自己没那水平。 于是身边四级屡考不过的同学担任了翻译的重任。

@無敵

大三也碰上老师留作业一人翻译几页……12月31号赶着晚上跨年出去玩,一个下午在实习单位用iPad打字生生给译完了…罪过罪过[挥手]

@面包机

小编只顾笑,你知道大部分译者是兼职吗?知道稿酬极其低吗?译出来一千字只有几十元,知道交稿时间很多社只给一到两个月吗?甚至还有15天的。傅雷不在这个时代,他没有资格评论,他那个年代一本书的翻译时间按年计,拿到的报酬也多太多。

@安维

现在翻译的钱实在太低了,一本英文小说,汉字千字45元,就不说哪家了,说多都是泪。

@清泉浅井

作为一名译者,只想说提高稿费吧。几十块千字的稿费,还要扣税,谁不吃不喝给你弄好翻译。

@viviane

作为一个译者,不敢称自己是翻译家~~~我不接出版物的翻译,1.价格低.2.周期长.3.要求高~~怕自己承担不了那个责任,并且我也是要挣钱吃饭的人[撇嘴]所以,还好,我不会出现在评论区雷区之中。

@VERONIQUE

喜欢文字,喜欢翻译中不同语言的转化,可是笔译的报酬与心血根本不匹配,挫折感太强。私以为也只能在字幕组体验翻译的快乐了!

@超白

作为资深译者,我只接商业稿件,且要价很高,不喜勿请。除非自认为极有价值之书籍,否则不和出版社合作,稿酬微薄,难以安身。若接手而质量应付,吾心不安。国外出版社在此方面考虑明显高出国内。国内出版行业二十多年稿酬标准不变,责任不可不察。

@祖母绿

之前想接点翻译的活儿,就了解了一下翻译行情,我的天啦!!英翻中最低才千字十几块!一个网站给我发信叫我翻译,明着说了先机翻再校对——所以这样会有什么人去接,会有什么成果出来,可想而知。在读者不能都罢买逼迫书商提高翻译报酬使真正好译者做翻译之前,大家还是好好学英语好好赚钱自己读原著吧。。。法语德语?也读英文译著啊,放心吧肯定都比中文版好得多。

@共和

看后无语……我花了一年时间翻译了一篇斯坦福大学教授的经济学文章,此后决定10年不再翻译……太累了……没看到身边有同仁组织一批学生翻译,就又惊又怕~……[呲牙][呲牙][呲牙]

@蒙古国海军司令

除了很多翻译是由学生代工的以外,你们知道还有还有一种译著是用别人的译稿”改版权”么?[抠鼻]根本不用看原文。我就接过这样一个项目,那可是大名鼎鼎的福尔摩斯,南方某省出版社出的……

@陶陶

九几年还在大学的时候看小说《教父》,里面有句话:你是不是给了她一个小包裹让她记住你?迷惑了半天去看原文,才知道是让她怀孕的误译。心寒的是去年逛书店,看到另一版本的译文教父,竟然还是这么翻译的。不可不谓心寒。

@Kin

印象深刻曾经读过一本书名叫《隐疾:名人与人格障碍》,译者麦湛雄,里面把一些音乐的专业术语翻得我完全看不懂,比如把“贝斯手(bass)”翻译成低音区乐手,还把很多经典欧美乐队的名字硬翻,看得我要犯强迫症了。。。

@张昶

看过许多莫泊桑《奥尔拉》(le horla)法译中版本,大多数译者翻译不出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有翻译成雷奥德杰纳罗地区的,还有翻译成一位叫里奥德让莱诺的作者的,五花八门,煞是有趣。

@Monsoon

我只记得赵景深把milkway翻译成“牛奶路”。。。

@张力文

以前看一篇毛姆的文章讲,在巴黎某男带着情妇和情妇她妈去吃饭,跟人介绍情妇的妈妈是“我美丽的妈妈”。我想原文应该是“ma belle-mere”,拆开单独分析,这仨词确实是我、美丽的、妈妈,但法语里后两个词连在一起明明是岳母的意思。

@德安侯Ριχάρδος

因为专业研究需要,常看些宗教学和神学书籍。这一领域译著真的是各种奇葩。。比如把圣司提反译成史蒂文,把the Passion of Jesus Christ译成“耶稣的激情”的(实为“耶稣的受难”),把德语的Erbarmedich(求主怜悯)译成“可怜可怜你自己吧”,最奇葩的是见过把拉丁文Pie Jesu译成“耶稣派”的。。[尴尬]

@宋红

曾经应朋友之请,为一个出版社日译汉的书稿做过校译,发现那位译者将法国巴黎著名的协和广场(コンコルド広場)译成“开着康乃馨花的广场”,也够奇葩的。

分析派

@屈扬铭 Yomi

如果找专业的翻译来翻,报酬一般是千字六七十元左右,价格太低导致水平高的译者不愿意做,愿意做的都是学生。翻译老师也说过读博(博士非英专)的时候给导师翻译书,有一处难点反复求问后仔细翻出来了,之后导师找中文系的校对,又把该处难点改成错的。所以对专业译者不够重视,不想花钱又想要高质量的译文,也是原因之一吧。

@長安書客?☕️

好多人以翻译费低或是老师转包给学生为理由来为这些神翻译开脱罪责,窃以为不然。嫌翻译费低你可以拒绝翻译啊,难道翻译费低本来水平高的人就给出低水平的译稿?还是译者水平低吧!至于转包给学生的,老师就不审校了?如果没审校,他的大名在那挂着,为什么不把关呢?如果审校了,没看出来问题,那还是他水平不够!所以,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翻译质量这么差就是译者和出版者的责任,没什么好找借口的。

@张智强

祸根是国家没有“知识产权保护”,靠认真翻译没法谋生。有机会去看看外交部和“国字头”外贸公司的外语水平吧,真好的凤毛麟角,原因无外乎体制,外语好的人能有几个愿意投身体制内?痛心啊!

@ZHAOQianru

讲真文科尤其文史哲方面英文的理论和学术专著比较合适的翻译者其实是海外受教育的中国学者最好是博士吧硕士还不够,这样能保证知识、语言、对西方体系下学术行文的理解都能保持在一定水准(平常做阅读看书其实就是一个在脑中翻译的过程好吗!),但问题就是第一可能国内缺少与之联系的管道,第二海外研究生又苦又累教授又忙又烦为什么要来做低报酬且吃力不讨好的事,翻译又不能算学术成果的咯。往大了来说其实也是市场需求决定的,外文小说还可能畅销,西方学术书永远是小众除非拿基金和项目补贴。结论:也别拿什么门槛低报酬低当借口了,工作不认真还要啥好说的。没钱要么千万别学纯文科投身学术啊翻译啊这种职业(又难又穷出点纰漏就受尽鄙视),要么安贫乐道清心寡欲自我奉献甘之若饴(成为那花花世界里的一朵禁欲奇葩)。

@张栩

错归错,都不影响译者名利双收,所在大学需要这样的大师为自己脸上贴金,要知道这些译著都是算科研成果的!

@小E

还见过把奶奶(granny)直接翻成格兰妮的[发呆],话又说回来,翻译真的蛮辛苦的,不能一竿子打死。很多时候因为语言专业本身的局限确实会出现缺乏专业背景知识而翻译失误的情况,所以才总要求译者要当个杂家,即便做不到博闻强识,至少也要当个好奇宝宝,自己都读不懂想不通的时候多去查查背景资料,帮助读者扫清障碍。文中的例子有些是某社科专业出身去翻译英文原著,因为英文功夫不到而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翻译的一知半解敷衍了事和出版方的不负责任必然难出精品。只希望这种现象越来越少,图书翻译市场尽早良性循环吧。

@梁华

前一阵翻译了一本小书,隔了几个月再读,发现很多不好好说人话的地方[尴尬]。动手改了一下,四五万字的译稿里,居然有八十多处[发呆]。假定此书未经此次审校就出版,那真是以头抢地也无法挽回的[尴尬]。译稿质量低的直接原因有译者水平问题,交稿期短,稿酬低译者无责任心等,但毕竟将其商品化的是出版社,购买者乃是广大读者。问题来了:出版这样劣质书籍的出版社,为何仍能好好地存在?

@伊毋宁(hibou pyromane)

高校老师不少会当作业发给学生获得免费译稿,最后东西根本没法看,编辑如果不是一上来就毙稿,后面就被烂稿子拖死了,根本请不到人拿翻译三分之一的稿酬来校对译稿因为工作量比直接翻译还大还要看屎一样的译文,那么编辑只有两个选择:自己中外对照重塑屎稿,或者让烂稿子出版彻底烦不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