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 are out to describe the truth, leave elegance to the tailor.

- Albert Einstein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 Five Stories of Music and Nightfall)》[英] 石黑一雄

说到石黑一雄,中国读者大多会想到他是一名英籍日裔小说家,是“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会想到他的那些获奖小说,想到那些发人深省的主题、简洁优雅的语言。石黑给人的感觉是一位温文尔雅的作家。很少人会想到他还是一个爵士乐迷(更多人知道村上春树是一个超级爵士乐迷),甚至算得上是半个音乐人。其实,音乐一直是石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谁会把石黑跟大喊大叫的摇滚乐联系在一起呢?石黑的形象和作品很难让人想到他青少年时期曾经是个嬉皮,留着长发,带着吉他,背着背包在美国到处旅行,爱听流行音乐、爵士音乐。那时,他的梦想是当一名摇滚歌手,他不仅会弹吉他和钢琴,还寄了很多小样给唱片公司,当然都是石沉大海。直到二十八岁发表处女作获得成功,石黑才确定自己的才华在于写作,而不是搞音乐。但他也没有就此放弃或者远离音乐,虽然不嬉皮了,歌还可以照听,吉他还可以照弹。如今石黑家里就有很多的吉他。2007年,他还为爵士乐新星史黛西·肯特填写歌词,也算如愿以偿了。

石黑迄今已经出版了六部长篇小说,这是他的第一部短篇集,由五篇故事组成。为什么选择短篇小说这种体裁?石黑在采访中说,现如今很多叫做小说的书其实更像短篇集,如大卫·米切尔的《云图》和《幽灵代笔》、罗贝托·波拉尼奥的《2666》等,都是由几个不同的故事构成的。自己在构思小说时,也会先想到几个不同的方面,再把这些不同的方面发展、组织成一部小说。《小夜曲》的五个故事同样是全盘构思的结果。石黑把这五个故事比作一首奏鸣曲的五个乐章、一张专辑的五支单曲,既各自独立,又密不可分。他以音乐为线索,把不相关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五个故事服务于同一个主题。但是五个故事也不是简单的同义反复,故事时而温馨感人,时而荒诞不经,时而令人捧腹,时而令人唏嘘。恰似奏鸣曲中由若干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

书的标题很浪漫,故事发生的地点也很浪漫: 水城威尼斯、优美的莫尔文山、好莱坞的豪华酒店等。可故事里的人和事一点儿也不浪漫。年过半百、风光不再的过气老歌手;连自己儿子都不搭理他们的瑞士老夫妇;人到中年仍一事无成的英语教师和萨克斯手;才能得不到挖掘、只能孤芳自赏的前“大提琴手”;遭遇婚姻危机的中年夫妇;年轻有潜力但无处施展才能、对前途感到迷茫的大提琴手;一心想成为作曲家但处处碰壁的大学青年等。不管老的、年轻的,有钱的、没钱的,他们的生活都不如意,他们对生活都有“满腹牢骚”。

故事里的人都是音乐家或者音乐爱好者,但是故事的主题不限于音乐,仍是石黑一贯的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思: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满腹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和认可,这些才华反而成了最折磨人的东西。在石黑的小说世界中,人物被庞大的社会机器所控制,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情感被压抑。《长日留痕》中盲目忠诚的管家、《千万别丢下我》中的克隆人皆是如此,成了环境的牺牲品。《小夜曲》比以前的作品都更接近普通人,也不因为篇幅减小而降低了深度。通过作者精心设计的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读者能看出人物的悲剧是由外部环境原因和内部自身原因共同造成的。

书里反复出现一类人: 郁郁不得志的打零工的餐厅乐队乐手(第一篇里的扬,第三篇里的瑞士夫妇,第五篇里的“我”和蒂博尔)。在浪漫的水城威尼斯,在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脉,一般人都觉得在这种地方工作,而且是演奏音乐,太优美、太惬意了,可石黑偏偏不这么想。夏天热得要命,咖啡厅老板、经理不友善,队友今天来、明天去,“今日的知己明日就变成失去联络的陌路人”,为挣口饭吃,在食客们大快朵颐的时候演奏一些通俗歌曲娱乐大众,没有办法演奏自己喜欢的音乐。倒也不是说这份工作就这么坏,正如瑞士夫妇说的“我们干这行是因为我们相信音乐”,只是他们有更大、更远的理想和目标。餐厅乐队这个舞台对他们来说太小了。

第一篇讲述过气歌手托尼·加德纳为重返歌坛、重振事业决定与相爱的妻子离婚。夫妇二人来到蜜月之地威尼斯故地重游,托尼·加德纳心中充满感伤。怎样才算成功、幸福?是事业永远大红大紫,还是跟心爱的人共度此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当然,他的悲剧歌迷大众也有责任,明星结多少次婚都不稀罕,不离婚、再婚反而不正常了。名气大小不在于你的才华多少,更多的在于话题多少。这种现象现代人见怪不怪。

说到第二篇,很多评论家都用到“闹剧”一词。“我”为了伪装出狗弄乱朋友家客厅的效果,居然干出把鞋放到锅里煮、像狗一样在地上爬这样的荒唐事。因为可笑,所以也是最让人觉得可怜的。“我”得知埃米莉并不为日记的事生气,没有什么查理偷看了日记、埃米莉就要把他的眼珠挖出来的事,依旧帮查理说好话,还谎称自己不听爵士唱片了。查理这个人物最突出体现了石黑一贯的不可靠的第一人称叙述,读者最后会发现他的话不能照单全收。表面上“我”是失败者,查理夫妇是成功人士,有收入丰厚的工作、有摆设高档的房子,但他们的家更像是个“艺术展”:

“查理,我要百叶窗干吗?”那一次我问道。“醒来的时候我想看见外面。窗帘就可以了。”

“这些百叶窗是瑞士的,”他这么回答,好像这就说明了一切。

一味追求物质,却不感到满足。能给埃米莉带来心灵慰藉的是那些查理不让她听的老唱片。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为名也好,为利也罢,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是古今中外人们的共同理想。可幸运儿又有多少?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就好像史蒂夫的朋友问的那样:“纯粹是运气还是其他?”史蒂夫(第四篇故事的叙述者)也不能把自己的不成功完全归咎于长得丑而没有机会。他是有机会的,但是他的两次登台表演都因为紧张而搞砸了,这能怪谁呢?假设他正常发挥,观众很可能就被他的音乐感动了,他不是对自己的音乐很有信心吗?观众也不总是以貌取人,这种例子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与他相比,被他说得一无是处的琳迪按她丈夫的话说,就能处处留心、忍辱负重,并且抓住机会。虽然有情人眼里出西施之嫌,但应该也有几分是真的。

石黑的作品就是这样总是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书看完了以后仍然回味无穷。书里提及的大多数歌手、歌名都是真实的,均是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的当红歌手和经典曲目。它们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读者们务必把这些歌找来听一听,泡上一壶茶,放上一张经典爵士唱片,开始欣赏由石黑一雄谱写的《小夜曲》吧。

注:以上文字摘自本书《译后记》

作者: [英] 石黑一雄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
原作名: Nocturnes: Five Stories of Music and Nightfall
译者: 张晓意
评分: 7.9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作者的第一部短篇集,全书以音乐为线索,由五个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故事组成。故事的主要人物都同音乐情牵相关:郁郁不得志的餐厅乐手,风光不再的过气歌星,孤芳自赏的大提琴手,为求成功被迫整容的萨克斯手等等,多是对音乐一往情深,对生活却满腹牢骚。情节或荒诞不经,或令人唏嘘,借音乐人生这个主题,表现了作者一贯的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反思: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命运的嘲弄,才华的折磨,以及庞大社会机器控制下被压抑的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大量出现的音乐家、歌手、歌名,绝大部分都是真实的,令人仿若置身于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的当红歌手和经典曲目之中;而音乐,恰是作者年轻时曾经涉足,并浸淫于其中,乃至立志从事的。

作者简介 · · · · · ·

石黑一雄,日裔英国小说家,1954年生于日本长崎。1989年获得“布克奖”,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