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吻与诉说

暂时来看,我是唯一一个既给它打五星又愿意把蜷缩成一团的思维拉直到有些疼痛的怪人,其实很好,同伊莎贝尔一样,不需要周围环境束缚自己,遵从内心的选择,即使喧嚣万分,也不顾及外界的眼色,好一副淡漠的表情。这是一种冒险与权威的挑战,然而,有骄傲的沸点,同样无可避免地忍受着对自身的小小怀疑。我喜欢伊莎贝尔,因为太多共通点,所以她的做法我基本理解。
  
德波顿把这部作品定位在怎样的角度,小说、传记、还是散文,这个问题永远没有结果,似乎他所引以为傲的就是这样一种混乱。是杂乱无章的摆放,还是有机地融合,在我看来他倾向于后者比例更多。融合在一起的各种体裁给予同一故事一种新鲜的生命力。有时我想,终其本质也不过是一个男人给陌生女人写一部传记而已,单调而乏味的过程被诗化的语言所覆盖,主线同小说一致那样清晰明白,这是少有的功力。看一些作家的作品,旁征博引像极了散文但是却标榜小说的时候,作为初级读者的我们也许只会无奈的苦笑。
  
德波顿的体验让我感觉自然和亲切,越深入越探索。交织在头顶的网包裹住伊莎贝拉的所有秘密,我们在门外探听,探听她小小身体内的秘密。她很单纯,不做作,说什么就说出来,不尴不尬的,有主见,很独立,骨子里却有软弱和温柔,有些固执,喜欢关注一些不常被关注的事情,相信命运。这样一个女子,文笔拙劣的我甚至也想攀上想给她写传记的位置,她很可爱,有无数的秘密,也不怕别人知道,乐于分享。有时候甚至感觉,世界没有比她这样自然的人更可爱的了,当然这种类型的乐天派,缺点也被大写被放得很大很大。

作为偷窥者的男主人公,该受到怎样的对待,质疑还是亲昵。或许他更是我们自身的一个化身,对周围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审视者的态度,需要了解过往来使得当下与未来变得有方向。 他有知识与经济基础,以发现别人和探索为目标,这是自然的事,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伊莎贝拉不同,她需要忍受,从经理的过失到压抑的氛围,她突兀的个性与整个大背景显得格格不入。偷窥者,却需要与此相反的低调,他们安静地像捕捉猎物的狼,不动声响甚至很少言语,只是必要的回答或者有见地地提出问题,剩余的时间只是聆听。从讲述者的性格到她并不愿意提及的过去,偷窥者通过对话了解清晰,这是相对来说较直面的方式,而不是常规的暗箭伤人。但是这样一种处在明处偷窥者的身份,也是传记作者的职业属性所决定。男主人公只是依照作者的意志,成为伊莎贝尔记忆材料的承接者,同样,他似乎是我们对于她秘密探知的一个分身。
  
多数人把目光放在伊莎贝拉关于性的态度上,或者在我看来那不完全,至少她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感情之上。伊莎贝拉的恋父癖,关于初吻的态度 两方面综合看来她是既幼稚又成熟的,天性敏感而相信命运的女子,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领悟力,对待似是而非的感觉通常能抓得很紧,即使是一团轻薄的烟雾而已,冠冕堂皇一点她们往往有些自作多情。对待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态度十分分明,是迷恋还是厌恶,她的心中也许只是因为自己的第六感的粗略定义,放在其他任何人身上无法被理解的所谓的第六感觉。我了解这样的状况,自身便也是如此,来得快去的快,却在反复的感觉中加深的迷恋的深度抑或厌恶的程度。伊莎贝拉说自己关于十七个人的亲吻,并非有一种炫耀的意思,或许更多的是一种对自己魅力的不自觉的自恋,她对待性的态度从另一个角度其实也是谦卑。
  
而关于命运的相关章节,我尤其对这样一段话感觉强烈,甚至来回看了好几遍,知道确信每个字都是和我的内心暗合。“无论答案是什么,伊莎贝尔总是乐观地相信,命运是一个仁慈的生灵,尽管命运还不够人格化,不能称其为上帝,但只要她能准确地读懂命运所使用的令人费解的手势语,命运是会关照她的。”无关信仰的一句话,却让人着迷。对命运屈从如此固执,把生命看做一系列冥冥注定环环相扣,伊莎贝拉把自己柔软而迷茫的一面交给命运,在其他方面她也许过分的强势,然而在上帝面前,她的武装全部卸下。这是悲哀还是幸福,是虚假还是真实,是矛盾还是释放。
  
我与伊莎贝拉是极为相像的个体,区别是,她在收敛处更收敛,在该释放处更释放,我是她内心的一个小小的子集。她需要一部传记,写尽平凡人的小故事,写她十七个意味深长的亲吻以及最后她献给读者的第十八个。我差点哭出来,看到最后的时候,任何传记的结局似乎都会死亡告终,那是曾经形成的思维定势。而平凡人的小故事,分离是一种必然。伊莎贝拉的信息曝光在阳光之下,而她仍然有无数个秘密在深处隐藏,那些看似渺小而细微的事情,那些复杂而细腻的情感说不清道不明。假如有一天我们能自信地说,我已经全然释放了自己。或许,那该是我们人生传记终了的时候,我们也需要一个读者,听我们的亲吻与絮絮叨叨的讲述。我们又何尝不是另一个在德波顿的思维支配下的伊莎贝拉。那样,其实也挺好的。

图书摘要

偌大的伦敦城,他和她,本来只是两个渺小得几乎没有可能相交的点。

他突发奇想,想白描一个偶然邂逅的普通女子的人生,完成一部前无古人的传记。她渴望倾诉,愿意成人之美,任他拿一枚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洞察自己的悲欢。原来,再琐碎的生活里也有惊心动魄,再激烈的情感到头来也只会愈嚼愈淡。凡人传记?爱情故事?人生漫谈?

读阿兰・德波顿的小说《亲吻与诉说》,总是匪夷所思地被他触到了痒穴和痛处,眼前却是一张,没有表情的脸。

作者信息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下载地址

亲吻与诉说 – 阿兰·德波顿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