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love wisdom. And you can never be great at anything unless you love it. Not be in love with it, but love the thing, admire the thing. And it seems that if you love the thing, and you don't just want to possess it, it will find you.

- Maya Angelou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北平无战事

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

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真正目的其实是要执行国民党“黄金运台”的惊天计划。

此委任状一下,国民党内部清廉派和贪腐派斗争陷入白热化,特务、间谍、中统、军统齐聚北平,此时中共地下党、国民党反动势力及铁血救国会之间,一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民国大戏即将揭幕……

当一个巨大的存在,一瞬间消失,不是土崩瓦解,而是一堵高墙,历史在那边,我们在这边。

相关评论

小时候无论课本还是课外书在描写蒋介石时都会有蒋家王朝的字眼,后来记忆被淡化,谈到蒋介石,想到更多的是国民党和台湾,直到读了《北平无战事》的小说,猛然又想起蒋家王朝这个字眼,因为在我读来《北平无战事》就是写了一段王朝陨落的历史故事。
   小说开头,方孟敖因为违抗不轰炸开封的军令而上了特种刑事法庭,作为军人,他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当年岳飞都要痛饮黄龙府了,可是十二道金牌一下,一样要服从旨意,国家机器只能执行命令,否则其罪当诛,何况方孟敖还有“通共”的嫌疑,无论哪一样都是必死无疑的罪过,然而一个电话,方孟敖就被特赦了,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脑补了一个画面:午时三刻,判官已扔下生死签,断头铡刀开闸,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有一个声音高喊道,刀下留人,其后必接一句,圣旨到……只是八百里加急快马已经变成了一根电话线,特赦方孟敖的那道圣旨是蒋经国的口谕,是太子党,他组建了一个组织,并给这个组织起了一个铁骨铮铮掷地有声的名字“铁血救国会”,如此看来,蒋经国对方孟敖是有救命之恩的,方孟敖当以死图报才对,偏偏方孟敖是庾信,是徐庶,先有了自己要守的道,所以曾可达在使用方孟敖的时候一直在纠结,用还是不用?这是个问题。尽管蒋经国一直在强调“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关键是用好”可对于像曾可达那样刚直不阿的人来讲,做到“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还要用好”是何等的困难啊。
   作为“铁血救国会”的核心成员,曾可达身上有一股正气,叫无私,这也是铁血救国会强硬的根源,历来有私怕无私,无私的人才能无畏,所以曾可达一直是以强势姿态出场的,就算他的强势到咄咄逼人的地步,仍不觉得讨厌,反而让人心生敬意。他是蒋经国的亲信宠臣,是蒋经国派到北平的钦差大臣,一直牢记蒋经国那段“值此存亡绝续的关头,生死搏斗的时候,我希望大家成为孤臣孽子,终于领袖,不成功便成仁,至死不渝!……”他模仿蒋经国,追随蒋经国,忠诚蒋经国,因为蒋经国重用他,知遇于他,还有他一定在蒋经国的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他对梁经伦说“学习建丰同志,不要儿女情长”“天降大任啊……”“匈奴不灭,何以为家”“大丈夫何患无妻”,这些话也是他自己的追求。他这样的人不可能像徐铁英一样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活着,营营苟苟的人生是他不屑的,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才是他想要的人生,他是一个勇士,有着勇士的气节,当蒋经国跟他说“现在,我们失败了……”“我不晓得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不确定我们是否会再在一起工作……”“以后不要见面了” 的时候,他心中的雷峰塔就轰然倒塌了。“千古苍凉天水碧,一生缱绻夕阳红,为谁粉碎到虚空?”他想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不明不白的就失败了,消失不见了,他剩下的就只有舍生取义,不成功便成仁了。他是悲剧吗,不觉得,他是英雄,无私的英雄,铁骨铮铮的勇士,令人敬佩。
   在我看来,还有一个人与曾可达有异曲同工之特性,就是谢木兰。谢木兰是这本书中唯一不让人感觉到沉重的人物,她青春、活泼,聪明美丽,生活条件优越,代表着我们生活中的美好,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谢木兰属于那种“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浅薄女孩,可是当我读到最后,读到“谢木兰却是脸色白了,挽着梁经伦的那只手也僵了,突然觉得耳鸣起来”“谢木兰的眼睛仍然睁着,只是没有了神采,脸也白得像纸”这段的时候,突然发现这多像韦庄的那首“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纵被无情误,不能羞”啊。梁经伦于谢木兰是老师,也是谢木兰追求的光明,历史赋予每一代人不同的使命,我特别认同方孟敖说的那句“一辈人有一辈人的事”对于谢木兰他们这辈人来讲,追求光明、追求进步,追求民主,追求平等,追求自由……追求一切生命中应该拥有却被剥夺的美好便是她们的使命,谢木兰的生活中不缺少温暖但她仍要追求爱,她的家庭给予她足够的民主但她仍要追求进步,这些追求是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她的追求看似为了自己,其实是整个时代的呼声,用谢木兰自己的话说这是正义的呼声,就像小说开头写的那样“这年头早就乱了,许多军政要员的子女偏也要跟政府过不去,每次学生闹事,都少不了他们。”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安逸而沉默,他们的呼声比普通人的呼声更响亮更震撼,所以谢木兰的死也让人更加惋惜。她是闹剧吗?不是,她美好而鲜活,她没有因为自己生活幸福就对苦难冷血,她承担了时代赋予的使命,她死后,刘云说“谢木兰同志一直有入党的强烈愿望……刚才我跟张月印同志说了,决定以北平城工部的名义,追认她为中共党员……”我觉得她当之无愧。
   谢木兰的死打击了很多人,谢培东、方家三父子和梁经伦。书中梁经伦喜欢的那个萨特曾写过《墙》,里面描写了一个关在狱中的死刑犯等待死亡的过程,我上小学时班里流行一种游戏,就是一个同学用铅笔尖指着另外一个同学的额头,被指的同学必须闭上眼睛,只有等到铅笔尖戳到额头的时候才能睁开眼睛,可是几乎没有同学能等到那一刻,所有的同学都是在铅笔尖离额头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就伴随着尖叫声睁开眼睛,等待恐惧是最恐怖的,随时都在迎接死亡等待死亡却还不恐惧的人一定有着超常坚强的意志,就像谢培东。作为地下党员,他几乎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最亲近的同志慷慨就义,可是他仍然那么从容坚定,择善固守,九死未悔,谢培东说,没有人能坐实他是共产党,他的共产党身份也不会公开,他不会写进历史,但他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选择的道路,就连方步亭都不禁要想:老婆死了,女儿也死了,这个妹夫,这个共产党,到底是个什么人? 是什么人呢?“我的丰功伟绩,值的浇铸于青铜之上,铭刻于大理石上,镌于木板上,永世长存。”一个伟大的人。
   难怪蒋家王朝会陨落,他们真是有着神一样的对手,可是“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蒋家王朝内部的贪腐已经到达了崩溃的边缘,何其沧,哈佛经济学博士,国府经济顾问,贯通中西的人才,国民政府却只看重了他与司徒雷登的私交,用其来推动争取美国的援助,还要争取的有尊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个国民政府真是气数尽了,就像方步亭说的那样“现在,就是拉洋车、卖香烟的都知道国民党败了,共产党要得天下……”
   这本书写的是离我们最近的历史,对我来说它不但普及了很多常识,金圆券、中统、军统、保密局和党通局,还有西山监狱,也唤起我很多记忆,想起小时候读的那些诗和历史故事,想起小学时坐在教室里听年老的辅导员讲的那些红军故事,想起小时候的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的事情,想起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细细琢磨,当真像小说开头杜甫的那句“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了。

作者信息

刘和平,著名剧作家,小说作家,历史学者。祖籍湖南邵东,生于湖南衡阳。长期从事历史学研究,舞台剧、电视剧和小说创作,曾任南开大学中国思想政治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主要作品:

《甲申祭》   舞台历史剧《甲申祭》获戏曲界最高编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和文化部“文华奖”;该剧经作者改编为三集戏曲艺术电视剧在中央台播出,获“飞天奖戏曲电视剧一等奖”。

《雍正王朝》   四十四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囊括当年两项电视剧最高奖“飞天奖”与“金鹰奖”的最佳编剧奖。该剧播出,对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热播海内外,引起轰动。

《大明王朝1566》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在播出时引起极大反响与热议,被历史学界认为“对历史学的研究和阐述已达到史学研究的前沿”,被众多业内外人士称为“中国电视剧历史剧高峰之作”。同名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台湾人人出版社同时出版,在大陆和台湾均荣登畅销排行榜,现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再版,已成为常销书。

下载地址

北平无战事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