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you meet someone better than yourself, turn your thoughts to becoming his equal. When you meet someone not as good as you are, look within and examine your own self.

- Confucius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干货 | 老是记不住读书内容怎么办?你离高效阅读只差这一步

最近,有个朋友问我读书老是记不住怎么办?

我很奇怪这个问题,读书为什么要记住呢?我们这又不是考试,要死记硬背记住很多知识点,不然考试会完蛋,尤其是文科。但是我想读书应该像理工科,记住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是的将知识、理论灵活运用,指导实践和自己的工作!

我们读书的目标,无非求知、增智和娱情,求知就是追求知识、增智就是增加智慧,而娱情就是追求阅读的快乐,而这些目的“记住”都是不重要的,重要是的理解和感受,除非你读的是像教材或者像记单词这类的书。

阅读是一个主动的、双向的“信息交换”方式,一方面是书籍内容对你是信息“输入”,另一方面是经过你的思考产生“信息输出”(即收获、启发等)。打个比方,阅读就像“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书里的文字进行对话。对话的前提是你要“听懂”作者讲的是什么,然后有所感受,这个感受就是你的收获、启发,有些了这些收获启发你才能将其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读书时切记拿来主义,不管青红皂白,拿来就用,这是最要不得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思考角度、经历、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都是不一样的,作者的方式即使好,但也不一定适合你,你要通过你的加工——思考,真正理解作者的想法和意图,举一反三,这让你读书到的内容才到真正变成你的东西,否则你记得再多的东西也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

朋友说他想记住书中的内容或理论的目的为了指导将来的工作啊,这一目的没有错,我想如果想让书中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第一步是你要先去理解它,第二步是你去运用它,第三步,让经过你实践检讨的知识成为你“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这样的阅读才更有收获,也更有意义,而这三步每一步过程都很复杂,也都很简单,针对每一步据个人经验最直接的方式如下:

一、「在阅读理解阶段」:

重要的不是书中讲了什么,而是书中所讲对你的启发是什么,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一些知识需要记住,请动笔,即在书中写写划划或者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增进记忆和理解比较实用的方式;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阅读思考时要将自己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用自己的所有的知识、经验、经历等来验证书中的内容,同时也用书中的内容来验证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互相验证;

二、「在阅读运用阶段」:

将重要的、有启发的内容记下,马上安排行动的计划,我的习惯是觉得一个内容比较有用或存疑,我会将其记在书的最后一页,一部书读完会形成一个行动列表,或多项,或单项,然后在一本的阅读完成就着手行动;

在知识的运用中,要多去观察和体会,就像做实验一样,验证书中的观点和自己的看法,其实很多书的真正的阅读是在阅读完后的行动中,阅读只是我们的“行动说明手册”而已。例如我读《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一书,读完此书也不过花了自己几天的时间而已,而我按其方法进行已经践行写作已经写作有两年多、800余篇、七八十万的文字了,但至今依然不觉得这本书对完全读懂,但这种读而行动的方式确实将让人受益匪浅,深深的改变了我的生活,但你要问我书里讲的啥,具体的可能讲不清楚,我也有没有记住多少,但让我讲读完此书的行动体会,我觉得可以有很多的内容去分享,这大概就所说的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吧,我虽然没有记住书里的内容,但此书已经深深的改变了我,一本书哪怕其中你将其中1%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都比你将书全部背后下来收获要大;

另外运用时不用太刻意,只要将自己的当下的工作或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即可,例如在读“断舍离”相关书时,读完后将自己的居室整理一下,看看哪些物品自己可以是“断舍离”的,就这么简单!马上运用书里的知识立刻行动,这样立刻就会改变自己的生活!要记住:一、知识记得再多,若不用,那知识就不是力量;二、立刻行动,不要等到“以后”,拖延症是人生的死敌;

三、「在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阶段」:

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非让一种思想“占领”自己的脑袋。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一阶段是一个非常高级的阶段,在做完第二步的行动中,这一阶段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但这阶段重要将自己“阅读-思考-实践”所得的知识给整理起来,即建立自己的 “知识结构 ”,简单来说就是将自己知识形成一个体系,而不是碎片化的,东一块、西一块的,建立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只是在你原有知识结构上进行“添砖加瓦”就行了,若说原来你没有这个知识结构,那最直接的方式是进行“主题阅读”,集中时间阅读同一领域的书,参考书中所讲,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另外多总结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所得,这又是一个大话题,在这篇文章里我就点到为止,有机会专门撰文与大家分享;

遇到一些看不懂、也做不明白的知识,不打紧,你就先放一放,然后过段时间再想想做做看看,读书切记“在一个问题上吊死”,但可以在你的“知识图谱”上记下 ,说不定下次你在读其它书时会触类旁通呢;

在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时,我建议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用手绘的为好,这样会激发你更多的灵感(不会思维导图的可以点击阅读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我的思维导图学习之路》),当然你也可以用文字记录,相对而言知识体系梳理效果:思维导图>文字总结,当然这个是因人而异的,仅供参考;

最后,阅读-思考-行动-总结-分享,是阅读的有效阅读的基本流程,请参考。

做完这三步我相信书的中的内容即使你不想记住也会让你记住大半,更关键的是这种方法,可以让你读到的知识实实在在的成为提升你工作和生活的力量 ,而仅非只是将知识装在的你的脑袋里,这样的你不再是个两脚书橱,而是一个真正“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人,岂不美哉!

如果读完这篇文章后读书还以记住为目的,那只能说明:1.你读书仍然初级阶段,不懂得如何有效的阅读;2.读书缺乏思考,有做两脚书橱的潜质;3.恭喜——你是应试教育的典型产物,喜欢死记硬背!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道理啰嗦一大堆,基本都废话,其实你离有效的阅读,只欠一次行动而已,而非记忆!加油,朋友们!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