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不撒谎很难(维特根斯坦)

人类的凝视具有一种价值,
它赋予事物以价值,但也提高它们的价格。


就让自然去说出并且承认只有一样东西比自然更高,
但可不是其他人认为的那种东西。


当我们念及这个世界的未来,
不外乎是指它要到达的目的地,
加入世界正式一朝我们此刻所能见的方向行进着。
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它的路不是一条直线,
并且不停地转换着方向。


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
要不撒谎很难。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曾在剑桥大学从学于B.罗素。1929年获哲学博 士学位.次年成为三一学院研究员。1939年继承G.E.摩尔在剑桥的教授职位。1947年辞去教授职务,在爱尔兰乡村专门从事哲学研究。犹太裔奥地利裔英国作家、哲学家,著名的维特根斯坦家族的成员。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省,逝世于英国剑桥郡,享年62岁。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为逻辑分析哲学、核心是图式说:后期以语言游戏说代替图式说。以语言分析代替了逻辑分析,以日常语言代替了理想语言。他这一时期的哲学对日常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有较大影响。

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是奥地利著名钢铁工业企业家,母亲莱奥波迪内·卡尔马斯·维特根斯坦是著名作家、经济学家哈耶克的外祖父的姑表妹,也是银行家的女儿。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数学哲学、精神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曾经师从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家罗素。

从1939年至1947年,维特根斯坦一直在剑桥大学教书。他在生前出版的著作不多,包括有1篇书评,1本儿童辞典,和1本75页的《逻辑哲学论》(1921年)。

1951年4月29日,身患前列腺癌的维特根斯坦在好友比万(Edward Bevan)医生家中与世长辞。他在逝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告诉他们,我已经有过非常精彩的人生”。去世后由弟子安斯康姆和里斯(Rush Rhees)出版了被认为是引导了语言哲学新的走向的《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被罗素称为“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富有激情、深刻、炽热并且有统治力。

| 善在事实的空间之外 |

【1929】

我认为奥地利人(格里尔柏尔策尔,列瑙,布鲁克纳,莱伯)的优秀作品是特别难懂的。它们有着更微妙的含义蕴藏其间,并且在表达真理时从不倾向于或然性。

善的也是神性的。这话听起来有点儿可疑,但却概括了我的伦理学。只有超自然的东西才能够表达超自然。

你不能引导人们达到所谓的善,你只能将他们带到某些地方,这里或那里。善在事实的空间之外。

【1930】

最近,我和阿维德在电影院里看了一部很老的片子,我对他说:一部摩登的电影之于一部旧电影,好比是一辆最新出产的汽车之于二十五年前制造的汽车。老片子给人的印象有点愚笨可笑,而电影制作的方式已经有了改进,这一点倒是可以跟汽车工艺的某种发展相比较。这还没有去跟它的那种艺术风格(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的发展做比较。它也肯定是跟现代的舞蹈音乐非常类似的。爵士舞,就像电影那样,必定存在着某些可以被改进的东西。就其风格的形成便可加以判别,那就是所有这些改进了事物中,精神丝毫没有在里面起作用。

我曾说过的这句话或许恰如其分:先前的文化将变成一堆废墟,最后变成一堆灰烬,但精神将在灰烬的上空萦绕盘旋。

今天,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和一个蹩脚的建筑师的区别在于,蹩脚的建筑师屈从于每一种诱惑,而优秀的建筑师则予以抵制。

艺术作品那有机的整体出现一条裂缝时,有人试着用稻草填塞裂缝,但是为了使良心得到安抚,他只用最好的稻草。

假如有人认为他已经解决了人生的问题,并且自以为万事都很容易时,那么,只需回想过去有过那么一段日子这个“答案”一直都是蒙在鼓里的,他就能明白,现在的想法是错误的。但那时也一定生活得不坏,对那时的状况来讲,现在的答案似乎是偶然的。逻辑研究同样也是如此。假如逻辑(哲学)的问题有了一个“答案”,我们便应当告诫自己,过去有段时间一直都没有得到解答(即便那个时候人们也应当知道如何生活和思考)。

恩格尔曼告诉我,有一次他在家里翻弄慢慢一抽屉的手稿时,蓦然产生一种美妙的感觉,这些手稿落到他人的手里可能是有价值的(他说自己阅读已故亲友的信件时也有同感)。但是,一旦他想象出版一个选集,整件事便失去了魅力和价值,难以付诸行动。我说,这就好比是以下的情形:没有什么能比看见一个做着极为简单的日常活动而自以为未被注意的人更加不同寻常的了。让我们设想在一个剧院里,大幕拉开,我们看见一个男人独自在一个房间里,来回走动,点燃一根香烟,坐下,诸如此类的一些动作。于是,我们突然从局外的立场观察一个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以那样一种方式观察自己,这就像是用自己的研究在观摩传记的一个章节——这肯定是有点儿异乎寻常,同时也很精彩。我们正在观看的东西:生活本身,应该比任何剧本的台词和舞台表演更加引人入胜。——然而我们确实是天天看见它,它却没有给予我们丝毫的印象!够真实的了,但我们没有从那个角度看见它。——那么,当恩格尔曼望着他写下的那些东西,觉得它们妙不可言时(尽管他不想单独出版任何一篇),他是在观看他的生活,像上帝创造的一件艺术品,自然是值得当做那样一件作品去注目沉思的,像每一种生活每一件事物一样。但是,也唯有艺术家才能庙会个别的事物,使它像一件艺术品那样向我们显示出来。是的,当手稿被人分别对待时,它会失掉价值,尤其是那种索然无趣的态度,事先就没有一点热切的渴慕之情。一件艺术品迫使我们——像有人会说的那样——以恰当的角度去看见它,但是在艺术缺词的情况下,那个对象就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只是自然的一块碎片;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热情来提升它,但这并没有给予别人以那样的权利,拿它来与我们对质(我在不断地想一张风景照片,那些乏味的快照当中的一张,对于拍摄照片的那个人来讲是很有趣的,因为他自己到过那儿并且体验到一些东西;但是另一个人会冷冰冰地看待它而且觉得十分情有可原,是在永远无可非议的范围内冷冰冰地看待某种东西)。

但我好像也是这样,不是通过艺术家的作品,而是通过某一条途径来捕获这个世界的sub specie aeterni ;思想拥有这样一条途径——我这样认为——仿佛它是在世界的上空飞翔并让这个世界维持原样——在飞翔之中,从其上空对它进行观察。

【1931】

有些人认为音乐是一种原始的艺术,理由是它只有几个音符和节拍。然而,音乐只是表面上显得简单而已,它现实的内容是由音乐的实体来诠释的。从另一个方面讲,音乐的实体包罗着无限的复杂性,其他种类的艺术用各种外部的形式来提示这种复杂性,而音乐却将其隐匿起来。由此可见,音乐是一种最为成熟和精微的艺术。

这个世界(我的)没有悲剧,也没有发生悲剧(作为其结果)的无限多种类的条件。

好像一切都在这个世界的元气里溶解了,不存在任何坚硬的表层。

那就是说,坚硬和对抗不是变成某种辉煌壮丽的东西,而是一种缺陷。

对抗的消失跟机械装置松弛(或在硝酸中溶解)时弹簧张力的消失十分相似。这种溶解排除了一种紧张状态。

如果我说,我的书原本是为一个小圈子里的人(如果它称得上是圈子的话)写的,这倒不是说我认为这个圈子里的人就是人类的精英了,但是,它的确包含着我所侧目的一些人(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好或者更坏),而是因为他们构成了我的文化背景,就像从前我们国家里的同胞,相比之下,其他的人对我来说都是外来的。

| 扩展阅读:《维特根斯坦笔记》|

vermisebte-bemerkungen

作者:维特根斯坦 / 编者:冯-赖特、海基-尼曼 / 译者:许志强 /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维特根斯坦笔记》又名《杂论集》、《文化与价值》,是著名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从25岁直到他去世为止所作的格言式笔记精选集,由维特根斯坦的密友、弟子和遗嘱执行人冯·赖特教授选编而成,内容涉及音乐、建筑、哲学、文学、宗教等不同范畴。


2 commen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