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niversal Zulu Nation stands to acknowledge wisdom, understanding, freedom, justice, and equality, peace, unity, love, and having fun, work, overcoming the negative through the positive, science, mathematics, faith, facts, and the wonders of God, whether we call him Allah, Jehovah, Yahweh, or Jah.

- Afrika Bambaataa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荐书 《加缪手记》找回可人的面庞和柔情似水的心曲

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

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

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一个人只要学会了回忆,就再不会孤独,

哪怕只在世上生活一日,

你也能毫无困难地凭回忆在囚牢中独处百年。

当对幸福的憧憬过于急切,

那痛苦就在人的心灵深处升起。

当我听某个人说话听烦了,

想要摆脱他时,就装出欣然同意的样子。

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

宁肯避免与他们来往。

相反,我们常对与我们相似、

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

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

只希望受到怜悯与鼓励。

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

这个没有爱情的世界真好比死人的世界,

总有一天人们会厌倦监狱、工作和勇气,

去找回可人的面庞和柔情似水的心曲。


阿尔贝·加缪(AlbertCamus),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存在主义文学领军人物,“荒诞哲学”的代表。1913年生于北非阿尔及利亚,1960年于法国因车祸骤逝。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57年“因为他的重要文学创作以明彻的认真态度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知的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除吉卜林外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不幸遭遇车祸英年早逝,年仅47岁。加缪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被成为“年轻一代的良心”。加缪在5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多次否认。1951年加缪发表了哲学论文《反抗者》之后,引起一场与萨特等人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战,最后与萨特决裂,这时人们才发现,加缪是荒诞哲学及其文学的代表人物。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于自身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体的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因此而绝望和颓丧,而是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加缪手记》第一卷节选

【1935年5月】

良心不安,就必须告白。作品是一种告白,我需要作出见证。我只想好好地叙述、探讨一件事。亦即在那贫困的岁月里,在那些或卑微或虚荣的人们当中,我曾经最真切地触及我所认为的生命真谛。这个光靠艺术创作是不够的。艺术对我而言不是全部。但至少是个手段。

让-格勒尼埃:我们总是瞧不起自己。而贫、病和孤独:我们意识到了我们的永生。“我们总是被逼到走投无路。”

就是这样,丝毫不差。

“经验”是个虚荣的字眼。经验不能实验。经验不是被激发出来的,我们只能去忍受它。与其说是经验,还不如称之为韧性;与其说我们能忍,还不如说我们在受罪。

然而很好用:一旦有了经验,虽然并非学者,但也算是个专家了。问题是什么专家?

两个好姐妹,都病得很厉害。只不过一个是心理上的,还有可能好过来。另一个则是结核末期,只能等死。

一天下午,那个得肺结核的来到女友床前探视,听见她说:

“你知道,一直以来,甚至在我病情最告急的时候,我还是觉得自己可以活下去。但如今我实在看不到任何希望了。我想我已经虚弱到再也起不来了。”

另外一个听到她这么说,眼底闪过一抹残忍的喜色,一面拉起对方的手,“哦!那我们就可以一起上路了。”

同样这两个女人,一个大限不远的结核病患,一个就快痊愈了。为此她还前往法国,接受了一种全新的疗法。

另一个却怪起她来。表面上是怪她弃她远行,事实上是见不得朋友好起来。之前她一度有种疯狂的期待,期待不用一个人死,而是拉着最亲爱的朋友一起走。她就要孤孤单单地死去了,而这样的意识在她的友爱中注入了一股可怕的恨意。

8月的雷雨天。热风和乌云。但东风却透出一抹晴蓝,轻盈而剔透。教人无法直视。这样的蓝,对研究和灵魂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因为美会令人受不了。美让人万念俱灰,因为我们是多想要让这种刹那的永恒一直持续下去。

他在真诚中感到自在。极其难得。

做戏的概念也重要。将我们从最恶劣的痛苦中解放出来,是这种觉得自己无助而孤单的感受,然而又不是真的孤单到让“其他人”不把我们“视为”受苦之人。这就是为什么当那种觉得自己实在孤苦伶仃的悲情萦绕不去时,反而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亦即何以幸福往往不过是一种顾影自怜的感觉罢了。

穷人之不可思议处:上帝让这群人毫无指望却又从不反抗,就像他总是会把解药放在生病的人旁边那样。

年轻时,我会向众生索要他们能力范围之外的:友谊长存,热情不灭。

如今,我明白只能要去对方能力范围之内的:作伴就好,不用说话。而他们的感情、友谊和操守,在我眼中仍完全是一种奇迹,是恩惠的完全表现。


延伸阅读 · · · · · ·

s28856920《加缪手记》第一卷 / 加缪 / 黄馨慧(译) / 浙江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 · · · · ·

《加缪手记:第一卷》包含加缪1935年5月到1942年2月之间的手记,是了解加缪其人及其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记录,更是理解其创作的关键。他在手记中写下他的读书杂感、生活随想、情感波动,以及写作构思的方式,其中充满了精彩动人的哲学思考。书信手记最能凸显与呈现一个人内 心的诸貌与真实,通过加缪的手记,我们更能全面地了解这位被称为“以睿智与热诚,阐明了我们时代良知”的伟大创作者的心智与情感。

本手记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属于哲学思考、片段的描写以及从生活中搜罗而来的谈话记录。手记里的许多片段几乎一字不改地用在了《局外人》《婚礼集》和《反与正》等作品中。

第二类是读书心得,包括影响他最大的作者尼采、戴·赫·劳伦斯、梅尔维尔和马尔罗等。《局外人》和《西西弗斯神话》的各个主题,不论是死亡的结局、清醒的心智、无神论观点和肉体生活的价值,都有在手记里反复出现与探讨。

第三类大部分都没有用在发表的作品中,有些则改写入早期的小说《快乐的死》。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