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n who makes everything that leads to happiness depends upon himself, and not upon other men, has adopted the very best plan for living happily. This is the man of moderation, the man of manly character and of wisdom.

- Plato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真感谢你,让我的世界又大了一点儿

真正的修养,是接纳和自己不同的人。无论是外在容貌,还是内在观念。而这种修养再说的具体,就是不用这种不同点作为划分人群的标志。
每个站在我面前的人,他首先应该是个普通人。其次,他是一个有自我观点的普通人,这就足够了。
至于观点是什么,实在是不用计较。若能遥相呼应自然极好,若有所分歧,衷心说一句:真感谢你,让我的世界又大了一点儿。

| 一 |

大学的时候,周末我都去培训学校给学生上课。每周末,我六点起床,早早地开始备课,乘远郊公交线路去市区。

通常这时候,同宿舍的一个家境不太好的姑娘正懒洋洋地翻了个身,发出几声带着睡意的嗳气声,继续睡。

姑娘家贫,每年必申请助学贷款。偏偏我又在助学贷款的审核小组,每次都能看到她那如泣如诉的个人家庭情况。

我很生气:虽然不说我家财万贯,但家庭条件再怎么说也好过你,凭什么我在外面累死累活地打工的时候,你不凭着自己的能力去赚一些钱,却用这些时间窝在被窝里休息、在教室宿舍里看书?

就这样误会了许久,后来在一次聊天中我才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

◆ ◆ ◆

家里本来就不怎么支持她读书,复读两年就是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未来怎么样全靠自己去拼搏了。

可在这个初来乍到的城市里,能言巧辩这类的软实力是个太虚幻的标准,她只能用力把绩点提高,争取考研究生,获得谁也夺不走的硬实力。

“我什么背景都没有,未来到职场上能给我加分的只有我的学历了。”

我只看到的那些赖床不起的早上,却没看到前一天挑灯夜战的夜晚。

我还能抱着“体验生活”的观念去打可能对未来并没有太大意义的零工,她已经要在压力之下开始谋划未来的生活。

她一样在努力,用的是和我不一样的方式而已。

她真的没有办法听我谈那些关于独立的话题,那可能会在她未来的某天发生,但并不是现在。

| 二 |

真正的修养,是接纳和自己不同的人。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曾说过一句话: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那就是“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年少轻狂时,爱打诳语:

再说谁再说某某烂电影好,就拉黑他。

你怎么会看那么肤浅的书、听那种烂大街的音乐?

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若即若离就好,甚至老死不相往来也好。非要挂在嘴边,就相当于把能力分出三六九等,言下之意是“你不配和我论长短”。

——你只知道斥责我的不同,但你不知道我经历过了什么。

而所谓的三观,没有对不对,只有合不合。

◆◆◆

有些人,喜欢嘴上说着接纳,背后却暗搓搓地戳人脊梁骨,遇到事情恨不得用这个标签把对方彻底撇干净,和伪君子无异。

曾经接触过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子,从小到大她都要在家长信息那一栏写两个人的名字,身边的人也从来不知道她成长于单亲的家庭。

问及原因,她说母亲告诉她,别人嘴上说着同情你,甚至为此给了你很多好处,如果你是他们的结婚对象,他们就马上犹豫了。

未来婚姻美满,别人会说,她就是太缺爱才会努力维持着这段婚姻。万一婚姻不美满,闲言碎语就更多了。

本来只是一桩平凡事,却在人言中成了缺陷。

她说到这儿,我竟然有些惭愧。平时写文章,有时也会标签化某种人群。

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假装投入欣赏,却在内心里把他们划入另外一个阵营。

| 三 |

一个好的世界,是给你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一个好的自我,就是当你听见别人和自己不同的意见的时候,能不愠不恼,不必强装接受,而视作理所当然。

小到对于一部电影一首歌的评价,大到他人性取向、价值观,都能侧耳倾听别人的观点而不去论断错误。

这世上只能用正反、黑白分清的事实在太少,大多都介乎于可左可右的中间线上。

而大多数的“我认为对的”“我认为好的”,不过站在自我的角度上强行论断。

◆ ◆ ◆

我特别怀念我第一次从小城市到了北京的感觉。

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子,来北京参加一个书画展览,看到一个佝偻的女人,高度大概到我的胸下。

她是个普通的看展人,穿着一身大红,颈上挂着那时候看起来很昂贵的相机云淡风轻地走过。

没有任何人给他投奇怪的目光——没有人嘲笑她弓着背的样子,也没有人刻意夸奖她的身残志坚。谁都不知道她是谁,也不好奇她是谁。

所有人都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表情:不过是一个拿着相机的普通人啊!

那时候还不太清楚“修养”的含义,但我觉得那一刻,在所有看展人脸上写着的就是“修养”。

真正的修养,是接纳和自己不同的人。无论是外在容貌,还是内在观念。而这种修养再说的具体,就是不用这种不同点作为划分人群的标志。

每个站在我面前的人,他首先应该是个普通人。其次,他是一个有自我观点的普通人,这就足够了。

至于观点是什么,实在是不用计较。若能遥相呼应自然极好,若有所分歧,衷心说一句:真感谢你,让我的世界又大了一点儿。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