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se who dream by day are cognizant of many things which escape those who dream only by night.

- Edgar Allan Poe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读诗 | 天下文章一大抄,皆因前辈绕不开

▍宿江边阁/杜甫【唐】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陈孤翻说,上期写了一首王安石的集句诗,很多人感兴趣,尤其是对于集句、抄袭的分辨。知乎的剑影清波留言说,钱钟书先生指责王安石「每于集中做贼」,这怎么看?

我已经说过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皆因前辈绕不开」,唐朝人已经将诗歌的金句写得差不多了,悲催的宋朝人,就只好在词上大下工夫,坚持写诗的宋人,写出新意已经很难了,往往只好「翻出新意」来。也就是所谓「每于集中做贼」,也就是江西派所谓「点铁成金」,甚至还可以追溯到宋初西昆体对掉书袋的热爱。

汲取前辈的营养,再进行自己的创造,这也是文学发展的基本方式,只要是创造大于汲取,那就没什么好说。所以,不只是宋人,唐人也是这么干的,包括诗圣杜甫,诗仙李白,他们汲取的是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营养。比如,南朝梁的诗人何逊,有首诗是这么写的:

露清晓风冷,天曙江晃爽。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

薄薄的云,还要在陡峭的山岩间出没,单薄如钩的初月,却陷在滚滚波涛中。无论是云、月,都是何逊的自我投射,处于险境,而身单力微,写得比较传神。

到了老杜这里,有一天,他住在江边之阁,「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此时之心境、风景,和彼时之何逊都仿佛相似,于是自然地想到何逊这两句诗,然后便化用成新的两句,「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薄云、岩际都是一样的,老杜变换了一个「宿」字,仿佛薄云挣脱不开岩际的命运,被死死地固定在此,比何逊原诗的「出」字,更加不自由,更多了宿命的悲哀。第二句,初月变成了孤月,波中上变成了浪中翻,仿佛孤月在无力挣扎。老杜成功地把何逊的原诗提升了一层力度。

这只是一个事例,老杜对前人的借鉴还有很多,李白也曾大量借鉴前人的诗句(比如前几期提到的「美人当窗弄白日」),而且,由于唐朝以前的诗文散佚颇多,恐怕这类借鉴,比现在能查到的还要多上很多。

此处还有一个公案。根据宋代《西溪丛语》和《挥尘录》的记载,李白有一句诗,「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是完全抄自阴铿的诗: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阴铿诗也,李太白取用之。
——《挥尘录》

自古无风不起浪,皆因为杜甫写过一句诗,「李候有佳句,往往似阴铿」,有些人以为它是无意中指出了李白抄用阴铿的词句,所以拿「柳色黄金嫩」这件事来加以证明。

阴铿的诗已经散佚很久了,宋朝的人很可能也没见过多少,这个抄袭的案例早已经无法证明真伪。不过,整个事情有点太像段子了,因事设辞,所以杜撰的可能性比较大。

而这些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类以前贤夸耀今人的事例简直太多了,就拿杜甫来说,他曾经把李白比做阴铿、庾信、鲍照,说明他们是不断地从这些先贤中汲取营养的,而且,老杜自己也化用过阴铿、何逊的许多句子。

化用本身并没有什么,像杜甫将何逊的「初月波中上」翻为「孤月浪中翻」,就有了更好的创造,而到了宋朝时候,曾几又有一首诗,写道:

从容吏隐间,游戏僧俗里。

孤月浪中翻,吾心正如此。

全诗的亮点就是使用了杜甫「孤月浪中翻」一句,但是将写景之句改为对心情的直接描摹,也是有自己的创造在其中了,这就有了价值。

所以让我们重新说一遍:汲取前辈的营养,再进行自己的创造,这也是文学发展的基本方式,只要是创造大于汲取,那就没什么好说。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