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ndship is a strong and habitual inclination in two persons to promote the good and happiness of one another.

- Eustace Budgell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巴尔干五百年》文明冲突、强权政治、民族独立斗争交织而成|马克·梅佐尔

这是一部文明冲突、强权政治、民族独立斗争交织而成的启示录。近代这500年以来,巴尔干半岛成了亚欧政治动荡的一个缩影——从16、17世纪土耳其帝国进攻欧洲的几次尝试,历经19、20世纪英国、俄国、奥地利、土耳其之间的帝国主义争夺,再到世界大战和冷战,巴尔干都处于政治和军事风暴的中心。《巴尔干五百年》深挖历史,引领我们反思政治动荡与苦难的根源。

作者主要围绕巴尔干半岛的土地及其居民、民族意识的兴起、列强的染指与干涉,以及建立民族国家等4个方面展开论述,梳理了巴尔干半岛500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脉络。但是,作者的目标并非介绍巴尔干半岛的历史,更不是介绍半岛诸国的历史发展过程。本书的实际内容仅200页,约10万字,深度和广度明显不够。如果只想概括了解,这本书还是不错的选择。

巴尔干地区,连接欧亚两国的地方,《丝绸之路》提高过,曾经在中世纪成为世界的文化中心。由于该地区山脉地形的复杂性,哪儿的土地显得并不是那么的肥沃,农民的生存显得有些困难。土耳其人奥斯曼帝国,在十五世纪统一了这块土地,只是“巴尔干”这个名称,当时的居民并不熟悉,如果要询问,还是喜欢罗马人。

500年来,巴尔干地区长期存在诸多矛盾与冲突,既有半岛人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矛盾,不同宗教之间的矛盾,也有独立新建国家之间的矛盾与领土争端,加上俄国、奥地利以及其他欧洲列强的干涉,致使这一地区冲突不断,战争频发,因此巴尔干又有“欧洲火药库”之称。萨拉热窝的枪声曾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保加利亚的崩溃,标志着同盟国战局大势已去,也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尽管名声不佳,但按照作者的研究与分析,巴尔干半岛并不比其他地区充斥更多的暴力。

对于当地的农民,奥斯曼帝国统治者并没有采用粗暴的方法,管理起来相对比较宽松,让统治下的农民,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自然统治者管不到的偏远之地,再加上腐败的存在,农民的生存显得还是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起义也不可避免。

对于宗教文化,统治者同样采取放任的态度,只要你保持忠诚,就不会对你进行管辖。如此,帝国的各个宗派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天主教等等,都有着各自的生存空间,教派之间也是融合发展。当然在统治阶层里,伊斯兰教还是占据着较高的位置,而基督教,无形中位置相对要低下些。导致伊斯兰教在奥斯曼帝国内所占比例较大。不过,教派间的变换,也比较自由,在政治上并不强制你的转教信仰,并不说你是异教徒。在官职任命上,也不追究之前的信仰或是家族地位。许多管理阶层,都有着平民的血统经历。

在中学时代,地理课学到的许多国家,如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等,还有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南斯拉夫等国家,原来这些国家都位于巴尔干地区,在西方各国和俄罗斯的影响下,在1923年奥斯曼帝国溃败之际慢慢形成的新国家,这些国家至今不过百年的历史。

对于世界大战,我们能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性,《巨人的陨落》里初步探索了战争爆发的根源。此书却揭示了世界大战的根源就来自于巴尔干地区的冲突。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临近分裂,俄罗斯的领域扩大到黑海后,继续南下,和奥斯曼帝国展开多次战争。

奥斯曼帝国对边界越来越无法控制,独立而来的国家,纷纷对领土的扩张有着浓厚地兴趣,导致局部战争频发。同样奥地利也有如此的野心,想借机侵吞塞尔维亚。当刺杀事件爆发后,德国、俄罗斯等国纷纷为了各自的利益参战,接着众多的巴尔干国家也加入到战争之中,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世界大战。

对于巴尔干地区,各个国家都拥有多个民族,如何处理好少数民族于是成了各个国家的大事,这也就是巴尔干地区国内或国际冲突频发的主要原因。虽然各国间也有民族人群的交换,然而在新国家诞生之际效果并不很好,且操作的时间也有些晚。

也由于此,导致部分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种族灭绝的政策,比如对犹太民族的政策,人口急剧下降。在二战结束之后,巴尔干地区各国家,在寻求加入国际组织时,无形中要保证不再歧视国内的少数民族,这个问题也基本得以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战之后的巴尔干地区,英法管理下的希腊和俄罗斯管理下的巴尔干国家,为了各自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开展了各个方面的措施,相互之间形成了竞争的局面。不过,有些效果并不太好,比如南斯拉夫的再次分裂。

进入新世纪,暴力和种族不再成为巴尔干地区国家需要考虑的问题,现在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如何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中繁荣本国的经济,让民主值得昌盛。

注:以上内容摘选自网络,稍加编辑。

作者: [英] 马克·梅佐尔(Mark Mazower)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副标题: 从拜占庭帝国灭亡到21世纪
原作名: The Balkans: From the End of Byzantium to the Present Day
译者: 刘会梁

由于巴尔干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这里发生过的战争与艰辛,比我们所知的还要多。但是,单单把巴尔干当作“欧洲火药桶”、麻烦的策源地,这是不公平的。在《巴尔干五百年》中,作者马克•马佐尔对巴尔干各民族怀着深刻的同情,介绍了他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讲解了这里的山川河流、宗教信仰以及四面八方野心勃勃的列强,怎样深刻影响了巴尔干历史面貌与社会万象。近代,不甘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的巴尔干民族,进行了旷日持久的独立斗争。但到了二十世纪,巴尔干地区依然难逃厄运,成为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最前线。

从希腊到前南斯拉夫,由伊斯坦布尔至萨拉热窝,巴尔干这片屡遭战火蹂躏的土地,遍布着多少伤痕?又有多少值得铭记与沉思的往事?巴尔干历史专家马克•马佐尔提供了简洁而精彩的观察——巴尔干的故事,也是一部文明冲突和交融的启示录。

作者简介

马克•马佐尔(Mark Mazower)英国历史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佐尔毕业于牛津大学古典与哲学系,是希腊和巴尔干历史方面的史学权威。针对巴尔干半岛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他也长期为《金融时报》《独立报》等媒体提供时事评论。马佐尔著有《黑暗大陆》《希特勒的帝国》《巴尔干五百年》等书。《巴尔干五百年》曾获得2001年沃尔夫森历史写作个人奖,以及2001年阿道弗•本廷克奖。

小站说:欧洲这个麻烦不断的角落,人们对侵略的反抗和对自由、身份权利的渴望,令作者深感同情。但是马佐尔也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了在东西文明冲突的环境下,巴尔干地区调和宗教和文化差异的各种失败尝试。……作者十分审慎地梳理了巴尔干历史地位的由来,同时乐观地认为巴尔干急需的经济、文化复苏终将来临。对于巴尔干感兴趣的读者,将得益于马佐尔发人深省的论述。

下载地址

azw3格式 epub格式 mobi格式

购买通道

支持正版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