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中国古典诗歌讲稿》浦江清

这是一本献给青年学子的书。中国古典文学浩如烟海,这本选讲侧重的是诗歌。先父浦江清先生早年研修西洋文学,后又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他习惯于中西文化的比较,将中国文学纳入世界文学的系统中加以考察。在《浦江清中国文学史讲义(宋元部分)》中,他曾用西方Poetry(诗歌)的概念将诗、词、曲(散曲、剧曲)、小说联为一体。他说:“诗、词、曲都是韵文,也都是诗,结合音乐,便是歌曲。”“叙事诗,先有散文夹杂着,比如变文和弹词,后来索性变成纯散文的小说。词曲联章叙事,夹着说白,加上搬演,融合的结果,产生了戏曲。所以小说和戏曲,来源都是诗。纯文艺是艺术形象的创造,都是从诗出来的。”在本书的《“词曲选”引言》一文中,他又说:“词的名称,在唐宋时尚不确定……到了后来,以‘乐府’称汉魏以来迄于唐之歌曲,以元明以后之新声歌曲称为‘曲’,于是专以唐代新声及两宋歌曲称为‘词’。实则词只是文辞的意义,其音乐部分,整个东西应该称为歌曲也。可惜词到了元代以后也不能歌唱了,只有文词方面供后人欣赏及拟作。”“故诗词皆指文章而言,歌曲皆指合乐而言。”

依照这一观念,我们特选他论及诗、词、曲、剧的部分文稿编成此书,内中主要是他的讲稿,别有几篇深入浅出的专论。所论既均可纳入广义的“诗歌”范畴,故名《中国古典诗歌讲稿》,希望读者不要囿于狭义的“诗”的概念而产生疑惑。

我们将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讲述中国诗歌体制的发展变化;第二编作家介绍;第三编作品赏析。每一编中依时代先后顺序排列,虽不能全面反映中国文学史的轮廓,却力求贯穿史的线索。

书中有十篇是第一次面世。其中《“词曲选”引言》与《就李白〈菩萨蛮〉答学生问》来自先父“词选”课的讲稿和札记,其余八篇出自我们正在整理的先秦两汉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段文学史。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有一个宏愿,要继承先父的遗志,将他的讲稿整理成一部中国古典文学通史。2007年,《浦江清中国文学史讲义(宋元部分)》出版,2009年,《讲义(明清部分)》出版;2014年,北京出版社又以《浦江清讲宋元文学》和《浦江清讲明清文学》为题再版了这两本书。但是面对先秦至五代的文学史讲稿,我们不免望洋兴叹。这是因为,先父这部分遗稿时间跨度很大,从20世纪30年代初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有数种讲稿及一些零散篇章,内容详简不一,各有侧重,体例各异,文笔也有很大不同,取舍统一之间,恐有学力不逮之虞。更不要说,讲稿中引用资料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要一一查对引文出处,加以校核,也是一个大工程。另一方面,我们已年近八秩,时有疾病困扰。2013年年初,书麟因肿瘤而手术,后又不断定期复查。在度过了恢复期后,他很快又投入了工作,并从中获得了极大乐趣。事实上,整理遗稿,在我们是与父亲的对话和交流,既是再学习的过程,也是荡涤心灵的过程。我们共同解决了一个个难题,也分享着心得、感悟、赞叹、欣喜……情感的升华应该有利于健康,那么,这也可算是一种养生之道了吧。不知不觉间,前段文学史已整理出了不少篇章。现决定选入一小部分,使读者得以先睹为快,也盼望得到反馈意见,以便改进。

父亲终身执教,为培养学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热爱青年,因为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中,他的关注更由课堂扩展到社会,倡议创办了《国文月刊》,并为之撰写了《词的讲解》等一系列普及性的文章,既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又使许多因战乱不能入学的青年在自修中得到指导。这些文章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字里行间饱含着眷眷的爱心。他期望后辈提高文化素养,汲取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在《从正始玄风到竹林七贤》一文中,他语重心长地说:“‘陶性灵、发幽思’为一切文学之功用,尤其是诗,尤其是中国诗。我们所以要一点文学修养,要多读一些诗,希望能陶养性灵,不使身心完全汩没在尘俗之中。”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有些人已把学术、文艺当成了追名逐利的工具,但是,总还有眼光远大、怀抱理想的人,真正因渴求知识与自身修养而读书。那么,沉下心来,“多读一些诗”,尤其是古典诗歌,以摆脱尘俗的袭扰,使生活充满诗意,岂不是很美妙的吗?

注:以上文字摘自本书后记。

——————

作者: 浦江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讲述中国诗歌体制的发展变化;第二编作家介绍;第三编作品赏析。每一编中依时代先后顺序排列,虽不能全面反映中国文学史的轮廓,却力求贯穿史的线索。

作者简介

浦江清(1904-1957),江苏松江人(今上海市松江区),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1926年毕业于南京 东南大学,曾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与朱自清合称”清华双清”。

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浦江清文录》、《屈原》、《祖国十二诗人》(合作)、《杜甫诗选注》(合作)、《八仙考》、《逍遥游之话》、《花蕊夫人宫词考证》、《词的讲解若干篇》、《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主编《朱自清全集》等。曾任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编辑,《国文月刊》创办人之一。

1 Star2 Stars3 Stars4 Stars5 Stars (No Ratings Yet)
Loading...

1 comment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