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e missed more than 9000 shots in my career. I've lost almost 300 games. 26 times, I've been trusted to take the game winning shot and missed. I've failed over and over and over again in my life. And that is why I succeed.

- Michael Jordan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Ludwig Wittgenstein: The Duty of Genius)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形象散发着一种很特殊的魅力,他对20世纪哲学发展的巨大影响并未能完全解释这种魅力。即便很不关心分析哲学的人也觉得他惹人瞩目。有写他的诗,有受他之感而画出的画,有为他的著作谱的曲,还有一本以他为主角的小说——几乎就是一本文学化的传记[布鲁斯·达菲的《我见到的世界》(The World as I Found it by Bruce Duffy)]。此外,至少有五种关于他的电视片,无数写他的回忆录,而写回忆录的人经常只是略微认识他。(例如,只见过他四五次的F.R.里维斯写了一篇十六页的文章,谈自己“对维特根斯坦的记忆”。)出版过回忆维特根斯坦文章的,有教他俄语的女士,有为他的爱尔兰小屋运送煤炭的人,还有虽不太认识他、但碰巧为他拍了最后一次照片的人。

这一切都像是跟产出维特根斯坦哲学之评论的现行产业各行其事。但这一产业也在飞速进展。一个最近的二手文献资源列出了不少于5868种谈他工作的文章和书籍。这里头能使学术圈外人产生兴趣的很少,而且也同样少地谈到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和个性方面——正是那一方面引出了上一段提到的那些作品。

看上去,对维特根斯坦的兴趣虽然很大,却不幸地分化为两极:独立于他的生活而研究他的工作的人;受到他的生活的吸引,却理解不了他的工作的人。我认为这种经验是普遍的:读了(例如)诺尔曼·马尔康姆的《回忆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A Memoir),着迷于其中的那个形象,于是生出兴趣自己去读维特根斯坦的著作,结果却发现一个词也读不懂。必须说,有许多出色的介绍维特根斯坦工作的书籍解释他的主要哲学论题是什么、他是如何处理的。它们未解释的是他的工作与他如何相关——主导他生活的精神上和伦理上的关切与主导他工作的貌似很冷僻的哲学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本书的目标就是为这条沟壑架上桥梁。我希望同时描述他的生活和工作,从而说清这个人是怎样做出这种工作的,并显现出——许多读维特根斯坦著作的人本能地感觉到的——他的哲学关切与他的感情和精神生活的统一。

注:以上文字摘自序言

作者: [英] 瑞·蒙克
副标题: 天才之为责任
原作名: Ludwig Wittgenstein: The Duty of Genius
译者: 王宇光
评分: 9.1

维特根斯坦,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语言哲学的奠基人。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运用大量生动、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描绘维特根斯坦独特的精神世界以及传奇的一生,堪称一流的思想传记。

作者简介 · · · · · ·

瑞·蒙克(Ray Monk),南安普顿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数学哲学、分析哲学的历史,并长期致力于哲学家专记写作。1991年蒙克因《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获得达夫·库珀奖。

瑞·蒙克,雷·蒙克是一位任教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后分析哲学中心的教授。同时他也是《维特根斯坦传 - 天才之为责任》以及罗素两本传纪的作者,并因此获得了周日邮报/约翰卢威连莱斯奖(Mail on Sunday/John Llewellyn Rhys Prize)以及1991年的莫夫库柏奖(Muff Cooper Prize)。他的兴趣是数学哲学、分析哲学的历史以及撰写与哲学相关的传记。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