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dwelling, live close to the ground. In thinking, keep to the simple. In conflict, be fair and generous. In governing, don't try to control. In work, do what you enjoy. In family life, be completely present.

- Laozi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为何家会伤人:带你重新认识家庭〔武志红〕

2007 年 1 月,我在天涯杂谈上发表了帖子《谎言中的 No.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个帖子迅速成为热门。2007 年 5 月,我的第一本书《为何家会伤人》出版,也立即成为畅销书,到现在已重印二十余次,销量数十万。豆瓣上那个曾惊世骇俗的小组“父母皆祸害”里,一直到现在,我的文章《谎言中的 No.1》都是他们置顶的第一篇文章。

有网友将《为何家会伤人》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相提并论,说我写出了中国家庭也在吃人的真相。这种说法让我受宠若惊,因为这本书主要是采访别人而来,我没有鲁迅那种洞察力。不过,的的确确我将完成这样一件事——从宏观和细节上,都写透中国家庭的伤人之处。

先说说我的家庭。我没挨过父母一次打,也没挨过一次骂,要十块钱,给十五,而我人生中的重大选择,都是我自己做的,父母就算反对,也绝不干涉。因在这样的家庭长大,我对中国家庭伤人的可怕之处,一开始的认识相当不足,直到 2014 年初,才终于形成了一个全貌般的认识。这个过程可以分成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刚在《广州日报》主持心理专栏时。我的第一篇专栏文章就引起很大反响,从此每天都会收到数十乃至数百封信,对于中国家庭的直观认识,我是通过阅读这些信件、采访心理咨询师和分析新闻报道而来。虽然听到的故事足够可怕和变态,但我最初真觉得,我的文章是写给少数人的。毕竟,《广州日报》有一百多万订户,读者达数百万,每天收到几十几百封信算什么。

第二阶段开始于报社的一次活动。那是在广州一个小区办的,我给约三十来个成年人讲了半个小时的家庭心理学,很明显,他们并不了解我,不是我的忠实读者。不过,我的讲话触动了他们,其中七八个家长想和我多聊会儿,于是我和他们集体聊了一个多小时。聊着聊着,我产生了一种错觉:我觉得自己不是在正常的人世间,而像是在疯人院。每个家长都在严重地伤害孩子,但丝毫没觉得自己有问题,都认为错在孩子。于是,我第一次想,我的文章或许是写给多数人的,可能多数的中国家庭都有很严重的问题。不过,对于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我仍然远缺乏认识。

第三阶段是在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自杀一事之后。杨元元死于母亲对她的病态寄生。这一事件,让我觉得无以复加不可思议。我就此事发了一篇博客,一天内的回复量惊到了我。那是我的博客在未被推荐下获得的最高回复量。为什么如此极端的事触动了这么多人呢?接着,多名来访者告诉我,这种病态的母女共生关系,在他们老家很常见。由此事,我开始想,也许中国家庭内隐蔽的问题之多,情形之严重,根本不在我的预料之内。好吧,我保持开放的心,想看看它还能达到什么地步。开通微博后,这一认识迅速进化了。

第四阶段源自一则新闻,某女子养了一只猫,和猫建立了非常亲密的依恋关系,但一天她回家,发现猫不见了,原来是被她妈妈给卖了。自此她努力挣钱,五年后卖了自己的房子,然后对记者说,她想找到那只心爱的猫。我在微博上随手发了这一新闻,觉得这事也非常极端。那可是女儿心爱之物,母亲怎么可以这样处理?再者,这是女儿养的,你就算想赶走,也得和女儿商量吧?

微博一发,迅速引来了几百条回复。然后,我这条微博成了一个可怕的微博,网友们哗哗地吐槽说,这算什么,我养的宠物被杀死后,还得一起吃肉。最残酷的一个故事中,一网友的宠物是只小鸡,而父亲将他(或她)和小鸡关在阳台上,给一把刀,说要杀死那只鸡后才放他(或她)出来。原来,电影《武侠》中,甄子丹的马被义父杀掉并诱他吃肉,是源自真实的生活。

可残酷没尽头!咨询中,我听了多起堕女胎的事,也听到几起杀女婴的事件。再没有比杀死自己孩子更残酷的事了吧,所以我觉得这不该是常见现象,但我就此发表的一系列微博让我知道,在这块土地上,有太多女婴的冤魂,而且她们被杀死的方式,可怕到极点。这些故事的残酷程度,远胜于异族屠杀,因你是死于父母至亲之手。这巨大的震惊把我对家庭的认识带入了第五个阶段。

第六阶段,是我在微博上展开的关于中国式家庭的探讨。该系列微博在网友中反响热烈。发生在家庭内部的种种事件里,虽然没有直接的血腥味,但对个人精神的损害甚至绞杀已是巅峰,什么传销、洗脑、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比起中国式大家庭对反抗者的手段,实在小儿科。我们,真的还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外部的秩序固然不够健全,但家庭里面的黑暗,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对中国式家庭问题认识的第七阶段,得益于从 2007 年开始的心理咨询。如果说前面提到的故事向我展现了中国家庭的残酷外貌,而持续数年的心理咨询,则细致入微地向我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从一不小心看到进而关注这个领域开始,我几乎日日与之厮磨,我为看到的这一切感到震惊、痛苦,情绪为之起伏,在思索与探求的道路上经历黑暗与光明,到了 2014 年上半年,我终于觉得,自己总算看到了中国家庭问题的基本面貌,捕捉到了中国家庭的一些关键。这些关键的一端连接的是注定会成长于某个家里的每一个人,他们的人格发展、莫名又持久的情结、难以大声说出但深深受伤的心灵,另一端连接着的是中国社会乃至中国历史文化。

为何家会伤人?未来,我将连续写多本书,将这些运行机理,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这本《为何家会伤人》(升级版)算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本,是对 2007 年版的一个修订和升级。我修订了一些文章,并新增加了最近这两年来的思考文字(共约 6 万字)。其实,在我这个系列的框架设想中,这还是本很温柔的书,它探及的是那些最基本的问题,容易看见的暗影。但这本尚算温柔的书,对于过度强调孝道和中国父母如何爱孩子的国度而言,也算是石破天惊了。

不过,想说一句:从我的行文可看出,我真的无心追求什么石破天惊,我只是细致地、如实地描绘而已。同时,更重要的是,借助心理学的理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家庭的那些机制,是如何运作又是如何伤人,而它又可以如何被改善甚至避免。所以,这也是一本有用的书,可以帮助你认识你自己,改变你自己,以及改善你的家庭关系。我以前和以后的书,都会具备这一功能。

注:上文节选自本书升级版序。

作者:武志红
评分:8.2

本书主要讨论了家庭教育与个人成长,包括父母溺爱、高考压力、青少年网络成瘾等方方面面的家庭问题。作者在旧版《为何家会伤人》的基础上新增了六万字内容,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带领为家庭关系所困的万千读者一起踏上自我治愈与寻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