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must become the change we want to see.

- Mahatma Gandhi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顶级金融家》尼尔.弗格森

“银行家不一定声名远播,但他们至关重要。没有什么比西格蒙德·沃伯格的一生更能说明这一区别的了。”西格蒙德·沃伯格,伦敦金融城最杰出的天才,顶级金融的卓越倡导者,经济制度转型的设计师。在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灾难后,他以无与伦比的先见,看到了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可能性。在塑造现代英国的过程中,他的职业生涯,几乎可以说明有关金融能发挥作用的所有最重要的历史课题。即是关于他的一本开创性的传记。尼尔•弗格森根据上万件未曾面世的书信和档案材料,将西格蒙德的故事娓娓道来。他是来自希特勒统治下的难民,在战后的伦敦金融城逐渐崛起为一名显赫人物,并成为欧洲金融一体化的设计师之一。由于沃伯格银行几乎被大萧条毁灭,之后又遭到纳粹的“清洗”,他下定决心吸取教训,在战后的世界里施加了他的影响力,为英国的经济复苏、西欧的团结一致,以及全球化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在银行家身份以外,西格蒙德还是一名心理学家、政治人物,以及极富表演天分的管理者。详尽描绘了这个复杂矛盾的人物,再现了一个伟大金融家的多样人生。

[前言]

我们不应该欺骗自己,认为当我们死后,我们会被人们清晰记得的日子不仅仅是有限的几天。除了很少人是因为友谊和情感的纽带与我们紧紧相连,否则,我们将被遗忘。

|西格蒙德·沃伯格,1974年|

I

不论好坏与否,当今的伦敦金融城都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它与华尔街齐名,和货币崛起是同义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的其他产业日渐衰败,金融业却走向繁荣,但其优势也曾到达危险的境地,这并不是预先注定的。1945年,伦敦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用一位银行家的话说,它的业务“岌岌可危”,维多利亚时代的大型存账室有1/3的部分被毁。“君子资本主义”时代看上去可能会复苏并坚持下来,就像大英帝国一样,这些君子资本家曾忠实地为之效劳。伦敦金融城从德军闪电轰炸的废墟中崛起,它的崛起从史学角度看让人惊叹,比它不可逆转的灭亡更难以解释——如果灭亡真的发生。这本传记的主人公挽救了伦敦金融城,他的功劳比任何人都大。

从1959年因发起历史上首次恶意收购登上报纸头条,到1982年逝世,西格蒙德·沃伯格是伦敦金融城最杰出的天才,他是一名顶级金融机构——他愿意用“投资银行”这个词来形容它——的卓越倡导者。在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后,他借助无与伦比的先见,看到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可能性。他是经济制度转型的设计师,这一转型带领西方世界从中世纪的国家控制重回自由市场。限制国际资本流动的壁垒被消除之后,沃伯格使伦敦再次作为世界主要跨境银行交易中心成为可能。在塑造现代英国的过程中,他的职业生涯几乎可以说明有关金融能够发挥作用的所有最重要的历史课题:

•为什么犹太裔银行家在英国金融史上得以承担领导角色?
•伦敦金融城奉行的“君子资本主义”有没有破坏英国经济的表现,并加速英国作为制造业强国的没落?
•20世纪60年代,金融城有没有联合瑞士的银行家(被戏称为“苏黎世的矮子们”)挫败工党政府欲振兴英国经济的雄心?
•为什么在沃伯格去世后的一段时期,金融监管放松使得外资银行比英国银行更加受益?

但是,这些课题并不是这本传记的最佳论据。因为正像沃伯格说的那样,他自己“有多种的人生——德国学者、国际银行家、犹太教信徒,而最重要的是他是英国这个接收他的国家的一位激情满怀的公民”。他是伟大的德国犹太裔银行家族之一的子嗣,他也是一位壮志未酬的政治家。现代金融史上,很少有人同时扮演着如此举足轻重的政治角色,虽然绝大部分是在幕后。年轻时,沃伯格有意从政,而希特勒的上台粉碎了他的抱负。但20世纪30年代,即使在英格兰流亡,他仍保持着对政治的热情。他是金融城中最公开反对绥靖政策的人之一。战后,他成为一名极有影响力的欧洲一体化的支持者。事实上,沃伯格在欧洲统一——欧洲在金融和政治一体化的过程——上发挥的作用,一直鲜为人知,这是本书多项具有重大史学意义的发现之一。事实很明显,银行家和政府官员在推动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这件事上同样重要,没有一位银行家比西格蒙德·沃伯格在推动这项事业上更不遗余力了。他一贯力求加速使欧洲各机构,包括国有的和私有的,在欧洲各国之间实现跨境联系这一进程。几十年来,他一直争取消除英国权贵阶层——来自威斯敏斯特和“白厅”的政界和公职部门的精英——对英国成为欧洲联盟正式成员的抵抗。

与此同时,沃伯格一直是坚定的大西洋主义者,他认为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洲在战略上依靠美国,这两者并不矛盾。尽管他更倾向于伦敦金融城,而不是华尔街,但他从未忘记他跨大西洋金融一体化的毕生目标,他在纽约的工作时间超过他在法兰克福、汉堡、巴黎和苏黎世时间的总和。他试图拯救曾是华尔街巨擘之一的库恩–洛布公司,这是迄今为止美国金融史上从未被书写过的章节之一。

经常有人说,银行家是政治运作幕后的真正力量。那么,像沃伯格这样一位银行家,又是如何在战后的世界里施加他的影响力的?部分答案在于他在投行领域先锋性的角色,历任英国政府试图复苏萧条的英国经济,这个角色使他置身于这项事业的核心。作为以向英国铝业提出竞购为开端的收购主脑,S·G·华宝公司的起家使沃伯格从一个被伦敦金融城里傲慢的小圈子轻视的局外人,转变为20世纪60年代政治决策中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在哈罗德·威尔逊做首相的第一任期间,沃伯格成为他在经济问题上最信任的心腹之一,这一情况之前在某种程度上没被史学家所意识到。在他们的定期会谈中,其他内阁成员对此知之甚少,沃伯格建议威尔逊朝着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方向前进,并努力避免英镑在1967年贬值、避免英国经济跌入20世纪70年代的金融危机,尽管事后证明他的努力是徒劳的。

虽然沃伯格永远感激英格兰给他的种种机会,但他一生都对英国的社会精英表示怀疑,他把这个国家战后的许多问题归咎于排他性质的私立学校和高级公职部门的官员将“外人”隔离的影响力。沃伯格对旅行到了上瘾的地步,他逐渐把自己看做国际人。尽管他很快辨识出纳粹的邪恶,但他从未丧失对德国文化的热爱,特别是对18~19世纪德国文学的热爱。1945年之后,很少有从第三帝国逃出的难民,如果有的话,那些人会比他更加努力地去复兴联邦德国的经济和政治,甚至到达与那些在希特勒统治下只不过担任传旨的人紧密合作的程度。与此同时,他对以色列的命运非常关注,他首先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犹太复国运动的捍卫者,之后又严厉批评以色列政府将犹太人安置在西岸和加沙被占领地区的政策。乔治·斯坦纳[1]曾恰如其分地评价道,“完整地看”,沃伯格的“背景和职业生涯——一度精彩又极度悲剧——在大逃亡的历史中,尤其在旅居德国的犹太人历史中,都是一则重要的篇章”。

沃伯格令人着迷的地方是,他不仅把经济实力和政治势力两者相结合,他的性格里还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性,他绝对是历史上阅读最广泛的银行家之一。他不光熟谙德国古典与浪漫主义文学和哲学,还是中欧现代派大师忠实的学生——从尼采到弗洛伊德。作为一名学者,成为一名金融家也许是命运使然,而非他本人意愿,但他更感兴趣的是管理企业所面临的在组织上的挑战,而不是公司自身的赢利情况。事实上,他是现代管理创新的伟大倡导者之一,是开放式办公和公司民主化的先驱。他也是一位颇具天赋的业余心理学家,他发展了一套同质但明显有效的体系,用来测试他周围人的性格,并利用笔迹学辅助进行心理分析洞察。他爱憎分明的强烈程度使他作为朋友真挚忠诚、作为敌人不留情面,正像那些“不幸的”、受他庇护的人那样,他们的代价是从沃伯格的朋友变成他的敌人。

在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希望自己能有一小部分托马斯·曼的文学天赋,他是沃伯格最喜欢的作家。因为,沃伯格家族在某些方面就像《布登勃洛克一家》在犹太人身上的翻版,在其他地方,又像《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的现代转世,西格蒙德自己就像曼笔下的一位主人公——《浮士德博士》里的作曲家阿德里安·莱韦尔金——追求一种孤傲的完美。绝对需要像曼这样的大作家才能给予沃泊格这位德国犹太人公道,他身着在伦敦萨维尔街手工定制的西装,目光敏锐,头发油光锃亮,行事隐约带有戏剧化的色彩,他像一把人造的音叉那样敏感,像普鲁士军官那样对失误不能容忍,他是“圣火”和“生命动力”——他最喜欢的两个词——不稳定的合成产物。

II

传记作家选择人物出于不同的原因:作家的当务之急、出版社的偏见、读者的口味、金钱的诱惑。也许可以这么说,记录别人生活的人,几乎和充斥着明星生活的华丽杂志的读者一样,被对象的名气所吸引。在大英博物馆一般参考类收藏的网上书目里搜索“希特勒”,有478个结果(虽然也得承认不是所有的都是传记)。关于斯大林的传记有311本、关于墨索里尼的有172本。值得高兴的是,一些民主的领导人也有类似的吸引力。温斯顿·丘吉尔超过墨索里尼,有298本,亚伯拉罕·林肯有270本。有关皇室的传记紧随其后,英格兰最著名的国王亨利八世有90本,威尔士王妃戴安娜有39本。传记作家也争相撰写电影明星,玛莉莲·梦露的传记有38本。也许不足为奇的是,作家特别喜欢写作家的生活,尽管他们的生活通常很单调。有关莎士比亚的书籍超过2000本,甚至连耶稣较之都稍逊色(有1613个结果)。

这本书的主人公没有那么出名。事实上,许多见多识广的人甚至从未听说过西格蒙德·沃伯格。这不是因为像某些人说的,他对宣传反感,虽然他经常这么说;也不是因为他轻视媒体——这一点他确实有。举例而言,1944年伦敦《旗帜晚报》的老板比弗布鲁克勋爵派金融城的编辑去采访沃伯格。沃伯格回忆与那位记者的对话:

原则上,我反对银行家作任何宣传,尤其是犹太裔银行家,他说他对采访我感到非常抱歉。为了安抚他,我告诉他如果我们未来作任何某项交易,我会非常乐意提前告知他。但是,宣传会是关于我们提供融资的公司,绝不会是关于我们自己。他对我的反应一再表示歉意,因为比弗布鲁克勋爵表达过对“新贸易”(沃伯格公司最初的名字)极感兴趣,他听说过我们是金融城里真正活跃且稳健的公司之一(应该被“宣传一下”)。

当宣传符合他的商业目的时,换言之,沃伯格才准备——“乐意”是不恰当的——给予记者们采访的机会。金融城的编辑和特派记者们定期在S·G·华宝公司享用午餐。事实上,在所谓“铝业战争”激战犹酣时,沃伯格几乎每天亲自知会《金融时报》,后来还雇用了长期在该报工作的“莱克斯专栏”的作家。今天他之所以不太出名,不是因为他回避宣传,而只是因为他是一位银行家。

可以确定的是,市面上有一些银行家的传记,而银行业家族的书籍更普遍。事实上,已经有一本写西格蒙德·沃伯格的传记,写他家族的书也有好几本。不过,总体而言,传记作家倾向写君主而不是有钱人,倾向写电影明星而不是金融家。这一偏好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是明智的,相比蛊惑人心的政客或电影女明星,撰写或阅读银行家所做的事并没有那么令人兴奋。不论是发放贷款还是吸收存款,不论是认购股票还是出售债券,不论是宣布股息还是向客户提供建议,银行家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武之人。当然,也会有战役,但它们发生在开董事会的会议室里,并且缺少真正战争的喧嚣和哀婉。

然而,传记作家忽视银行家,是因为他们在历史上相对不重要,这一点是说不通的。在对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所作的任何认真评估中——尤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的现代世界——金融在西方文明演变过程中,确实与政府或战争同等重要(比电影行业重要得多)。没有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将存款从储蓄所导入实业,西方经济如何能取得工业和后工业繁荣在规模上达到的高度?没有债券市场的支撑,过去一个世纪还有什么伟大的战争能被发动、有什么战争法案能通过?任何怀疑金融在历史上重要性的读者,应该回想近期发生的种种事件。谁是2007年这次席卷全球的重大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是他们使世界陷入类似自20世纪30年代早期我们所经历的大萧条。犯错的银行家——至少他们中有些人——很不明智地暴露了他们的重要性。如果现在我们把所有的经济问题都归咎于那些把苏格兰皇家银行或花旗银行管理得如此糟糕的人头上,我们又能同时否认金融业放松监管和创新至少对过去25年全球经济活动迅猛发展作出的贡献吗?
银行家不一定声名远播,但他们至关重要。没有什么比西格蒙德·沃伯格的一生更能说明这一区别的了。

III

虽然西格蒙德·沃伯格家族中至少有4位成员写过回忆录,但他本人选择不写自传。他对外人撰写沃伯格家族历史的所有企图也深为敌视。他甚至不喜欢由汉堡家族银行的两名前雇员爱德华·罗森鲍姆和乔舒亚·谢尔曼写的汉堡家族银行古板和半官方的历史。他徒劳地试图“扼杀”戴维·法勒的企图,(用沃伯格的话说是)“对沃伯格热施以思想的放大镜”,他认为一本关于沃伯格家族的书是“荒谬的,就像‘沃伯格家族’这一集体概念……它是对历史和家谱事实的歪曲”。罗恩·切尔诺夫经过深入调查,试图撰写一本家族历史,沃伯格本可以对此更加热情,虽然他也许会欣赏切尔诺夫关于“以做客户关系为首的银行家”之“死”的富有真知灼见的文章。至于杰克斯·阿达利,他把沃伯格描写成终极商人,作者对沃伯格的判决是,他“融合了政治权力、金融创新、创造力和道德”,沃伯格可能会对此受宠若惊,但他可能对该书中(和相关电视电影中)出现的多处错误,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沃伯格以某种神秘的方式施加影响力——会失望。总而言之,我怀疑,曾经在各个时期作为他下属的前沃伯格系董事们写的数量繁多的自传,给他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更多的痛苦。

本书与之前的作品有两点不同。其一,这是针对沃伯格庞大收藏的私人信件和其他档案材料所作的首次研究,包括近10000封信件、便函和日记。其二,这是首次认真地尝试将沃伯格多重生命置于他所属的恰当的历史背景中。这是一个人的故事,他的生命始于帝国主义德国的黄金岁月;成长于20世纪20年代柏林“发烧”的氛围;在独裁、战争和种族灭绝的时代流亡;在冷战期间,达到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地位。在历史学家纷纷以更加全球化的框架重新审视20世纪历史的时候,沃伯格提供了一个有价值,并在某些方面有纠偏功能的中心点。他是典型的大西洋人,频繁地往来于伦敦和纽约,不论是乘坐“冠达”油轮还是“协和”号飞机。1902年成立的朝圣协会旨在“推动美国和英国之间的善意、伙伴关系和持久和平”,他是该协会会员,偶尔也会参加彼尔德伯格会议,这个由政治人物和行业领军人物参加的年度会议是为推动大西洋两岸的了解于1954年在荷兰创立的。不过,他终其一生还是一个欧洲人,在英国和在德国或在瑞士一样放松,并对大部分美国生活中的“现代野蛮主义”过敏。他对日本感到困惑,并对以色列既爱又恨。世界其他地方没有什么可以使他感兴趣的。沃伯格的世界明显是西方世界——事实上,那是一条连接曼哈顿和美茵河的走廊。

西格蒙德·沃伯格对国际金融再整合具有极为清晰和表达明确的远景,他比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应得到“全球化先知”的称号。然而,20世纪30年代的种种经历给他造成的创伤,使他的悲观情绪根深蒂固,他又是矛盾的预言家,他对世界经济的希望永远是最初不为人信,但后来被证实为真。很多这样的事情都发生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即,1973~1982年,这为沃伯格的悲观找到了注脚。
就在我写作时,世界正逐渐从一个更大的金融危机中暂时走出。这次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新一代银行家对西格蒙德·沃伯格倡导的投资银行理想有意的摒弃,沃伯格的理想是金融服务应基于客户关系至上的原则,而非投机交易。在公众眼里,伦敦金融城的声誉确实跌至谷底。如果有这么一个时代,我们可以从一位真正伟大的金融家身上学到什么,毫无疑问,沃伯格的时代就是一个。

[附言]

当听说投资银行S·G·华宝公司使用一种非传统的手法遴选初级职员时,该机构的客户都有些不安。表面上,年轻的绅士们被要求用钢笔和墨水在结实的纸张上写下500个字,然后,这份材料会被送到西格蒙德·沃伯格在瑞士的那位上岁数的女笔相师手中。如果这位女“祭司”不认可他们的笔迹,无论学术成绩多么优秀,或在财务上再精明,也帮不了这些有抱负的年轻人。
|《侦探》杂志1970年7月|

在西格蒙德·沃伯格多元化个性的所有侧面中,他对笔迹学的信仰——对字迹的分析——给我带来最大的难题。从一开始,我觉得能从一个人的字迹样本推断出这个人性格中任何重大的心理活动,都是不可思议的事。但西格蒙德·沃伯格的文件中提供的证据,以及从许多其他来源的证据显示,S·G·华宝公司有关人士的大多数主要决定,都是部分建立在笔迹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一名参加招聘的候选人将首先经历面试,他的资历将受到审查。西格蒙德·沃伯格坚信自己作为性格评判员的能力,他这种信仰也不是没有依据,未通过这最重要一关的人不能继续前进。然而,沃伯格还坚持把字迹样本寄给专业的笔相师进行独立分析,多年来都是请苏黎世的笔相师兼心理学家西奥多拉·德赖弗斯。作为一条常规,笔相师接到的唯一信息包括写字者的年龄、性别和国籍。如果笔相师的裁决非常消极,这位候选人就很难受雇于沃伯格系,虽然不是不可能。然而,一个积极的裁决也很有可能被忽视,如果其他因素对这名候选人不利[1]。当我开始做我的研究时,我以为找笔相师类似于找占星师咨询,那时,我这个观点得到《侦探》杂志的认同。我惊奇地发现,其他一些欧洲公司仍沿用此种做法。我甚至更惊讶地发现,在我采访的前沃伯格系董事中,没有一个人认同我的怀疑态度。我开始想,我是否在写一家银行的历史,还是在写一个邪教的历史。

在西格蒙德·沃伯格的文件中,有大约200份笔相报告被留存下来,这些材料读起来很有趣,特别是沃伯格喜欢请人对一些他曾打过交道的著名政治人物和商人的笔迹进行分析。西奥多拉·德赖弗斯对知名公众人物——以年轻的奈杰尔·劳森最出名,他后来成为英国财政大臣——性格的分析,首次读来都是惊人的准确。不过,经过进一步观察,她的方法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有很多相似之处,沃伯格也相信后者,通过像赫伯特·宾斯万格这些对笔迹学感兴趣的精神治疗医师的努力,两者的确产生关联。

德赖弗斯掌握了某种像公式一样的东西,它的结论声称,聪明的人会掩盖各种各样的弱点。她很少写绝对否定的报告——虽然,她至少在一个案例中用过“精神病夸大狂”这个词——这使得沃伯格可以从她的评价中提取他想要的东西。她的认定几乎不可能造假,因为它们是有关潜意识的特点,这些特点可能在未来出现,也有可能不出现。只有偶然情况,她的判断显然有误。比如,“泰尼”·罗兰德证明一点都不像她所说的“在做生意时非常小心谨慎”。吉姆·斯莱特是另一个被西奥多拉看走眼的人(“有关写字者的正直和可靠性,说不出任何有约束力的东西”)——虽然这次经历说服斯莱特在斯莱特沃克雇用一名笔相师。

无论如何,从他们通信的亲密口吻判断,西格蒙德·沃伯格与西奥多拉·德赖弗斯的关系既有浪漫的成分,又有科学的因素,这确实是可能的。他在苏黎世建立欧洲笔相科学和应用基金会,显然主要是为她提供一个体制基础。德赖弗斯甚至是他搬到瑞士的一个心照不宣的理由之一。沃伯格也没有隐藏他和她的关系,甚至提出他和伊娃与西奥多拉和她丈夫利奥波德四人同去度假。沃伯格真心地相信(正如他在这个苏黎世机构1963年开幕时写道),笔迹学有潜力成为一门严密的科学:

我意识到许多人仍认为笔相师是骗子和古怪之人。事实上,笔相师开创了心理学知识的新领域。很多科学开始时都是神话。对星星的认知始于占星术,并逐渐演变成精确的天文学科学。今天,没有人会说天文学家是骗子。最终,我确信,笔迹学将受到欢迎,并得到认可——可以登上汇集渊博知识的殿堂。

但沃伯格与德赖弗斯的关系使这个想法变得不太可能,而不是更有可能。正像他自己尝试向英国笔相师琼·坎布里奇——沃伯格在财务上支持她开的科学笔相师公司——学习笔迹学那样,他开始在带有字迹样本的文件首页向德赖弗斯提供有关他自己评判的示意,这自然对她后来出具报告的客观性提出质疑。有时候,他亲自进行字迹分析,比如爱德华·希思(见第10章)和肯尼斯·希思。很快,他就习惯性地告诉德赖弗斯为什么他对这个人感兴趣,在某种程度上,他一定是以强势的态度纠正了她的看法。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如此依赖她的观点,以至于他安排彼得·斯托蒙思·达林去苏黎世见她,以便让她可以观察字迹背后的这个人,那时他怀疑达林在心理上已经“恶化”。有时,沃伯格会每天写信或打电话给她,不停地寄给她字迹样本,无休止地询问她对每个人的意见,从刚来格雷沙姆街的实习生,到首相的妻子。至少有两次,他甚至请她分析自己的儿子(见第9章和第12章)。

1972年,戴维·斯科利扭转局面,他请一位笔相师分析沃伯格本人的笔迹。带着性格中固有的放肆,他在沃伯格70岁的寿宴上将这份报告作为发言的一部分大声读出:

你有极大的权威和能力,你的判断力是基于直觉和可靠感。不守时、邋遢和浅薄使你发怒。在你的词汇中,“胡乱开玩笑”是最不受欢迎的词。你节奏掌握得完美,这使你成为一名优秀的谈判专家。
你的字迹很独特,你不是那种有伟大愿景、想象力、效率、彻底性和坚韧性格的人,而是那种有罕见性格的伟人——你完全没有妒忌,你对其他人的表现、标准以及成就持欣赏的态度。看到你教育的成果,比看到你自己的成功更令你感到自豪。

这并不是科学,而是熟练的谄媚。沃伯格没有假装笔迹学是无懈可击的,这倒可以还他公道。他向乔治·斯坦纳承认:“异常情况出现时,可能有10%~20%的个案,我的判断与笔相师的分析不一致。不过,笔相分析与我的直觉对立还是极为罕见的……有关这一点,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位有良心的笔相师非常害怕出具一份否定的分析,因为它也许能毁了一个人,因此笔相师极为谨慎,避免出具措辞严厉的分析。”

在写这篇附言之前,我询问了是否能看到对我笔迹的分析,作自己的笔迹分析是在西格蒙德·沃伯格的受托人同意授权我撰写他的传记之前。鉴定如此准确——不只是讨论我的主要缺点——它打消了我的怀疑。我“缺乏实际的、亲历亲为的机智”,这太对了。我的确“在思想、书籍和艺术创作中找到慰藉,这不会使我置身在竞争性的努力中,或处于感情比我更坚强的人当中”。这位笔相师总结道,“显然,他脆弱和容易受伤的感情架构还有未解决的冲突和情感包袱,这些都重压着他(日后可能成为一个问题),而他又不能面对或解决这些冲突和包袱……他的脑力工作提供了一种目的感和目标感,允许他升华、整合,并找到一处自己的位置。”(如果是一份措辞严厉的分析会怎么写,我不寒而栗。)这些评语也许同时帮助解释了为什么西格蒙德·沃伯格如此看重笔迹学,为什么有可能让我——正是因为我如此清晰的性格缺陷——来写他多姿多彩的人生。

然而,笔迹学没有像沃伯格所希望的那样受到欢迎并得到认可。事实上,就像优生学一样,它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备受尊崇,那时的作家像阿贝·麦肯、朱尔斯·克雷皮约–雅米、艾尔弗雷德·比奈和路德维格·克拉吉斯,都将它作为一项“未来的科学”极力推广。但是,“书写分析”和“完整笔迹学”之间在战后的分歧,像同时期弗洛伊德学派内的纷争一样,都是没落的先兆。今天,笔迹学是过去的一项伪科学。全世界只有4所大学颁发笔迹学学位,它们分别在意大利、西班牙和阿根廷。美国唯一一所颁发该学位的机构是位于新泽西州罗迪的佛里森学院,该机构于2000年停止颁证。原因很清楚。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实验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套用英国心理学会的话说,笔迹学作为测评才能或个性的方法“无效”。在美国,法律还反对使用笔迹学[2]。我无意冒犯本书的主人公,但我因此提议不使用笔迹学来鉴定我的学生,比我职位更低的同事,或者我自己。

[1]1965年,尽管德赖弗斯出具赞美的鉴定,但在彼得·斯皮拉的坚持下,约翰·古德温几乎被拒之门外,因为后者与乔·海曼有关系,海曼作为沃伯格系的客户,给公司带来很多麻烦。最后,斯皮拉的决定被沃伯格推翻,沃伯格召见古德温对他进行面试,并痛快地给了他一份工作。
[2]水银资产管理公司被美林收购后,连沃伯格的忠实支持者们也不得不放弃使用笔迹分析,因为美林的律师认定,如果笔迹分析的内容被与公司有争端的员工以《信息自由法案》为由取得,其内容将可能被解释为带有歧视。

作者简介 · · · · · ·

尼尔•弗格森,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哈佛大学历史系劳伦斯•A•蒂施教授、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级研究员,同时也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他是极少数能横跨学术界、金融界和媒体的专家之一。著有畅销书《帝国》、《虚拟的历史》、《顶级金融家》、《纸与铁》、《金钱交易》、《战争的悲悯》、《巨人》、《货币崛起》、《罗斯柴尔德家族》,同时还为多家报纸和杂志撰稿。此外,他还为第四频道撰写并制作了五部非常成功的电视纪录片:《帝国》、《美国巨人》、《世界战争》、《货币崛起》和《文明》。2004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