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尝试过在日常生活之外创造某个“世界”吗?不管是通过写作、绘画,还是仅仅在脑子里空想。
这并不是孩子的专利,当大人们盯着地面从中寻找金钱和富足生活时,我认为有必要提醒人们“凭空建造世界”这件事并不无用,反而重要。恰恰是那些忙着谋生的人更需要空想。
一个被创造过的世界就是一个一直存在的世界。
因此,新世相决定发起一个“创造许多个世界”的计划。在新世相周围,一直活跃着一群写作者。不久前,我们找到他们,与他们共同开启了这个计划的第一步:我们用自己的想法和写作,去记录一些空想出来的虚构世界,让它们持续存在下去。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它做的怎么样?下面是我的解释。
一
你会发现,所有对梦想、理想、文艺、价值观等事物的嘲笑都有一个非常有道理的基础:现实,或者说生活的现实。
当一个人需要求生时,实用主义就会被鼓励,现实的哲学和有用的技能格外重要。而相反,不带来具体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行为就会被怀疑。
我们社会长期存在的生存压力,让空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变成了一种负面行为。小孩子才会空想,才会虚构不存在的妖怪,大人们只盯着地面,从里面寻找金钱、成功、富足的生活。这是人性最正常的反应,毕竟生存至上,生存问题解决之前,人们顾不上空想。
但也有一种反过来的情况。如果说爱情小说往往出现在盛世,那么英雄小说和鬼怪故事就通常出现在乱世。当求生这件事变成一个大到很难靠个人力量解决,人们就开始需要空想,需要一些被凭空建造出来的世界,用于躲避,用于寄托,用于隐藏。
所以说,凭空建造世界,并不能因为求生这件事的急迫性就被否定。
二
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在不断熟悉现实世界。我们第一次进入这个世界的新奇、陌生和庞大,最终随着我们的熟悉而逐渐消失。
人都是喜新厌旧的,而“世界”,或者说我们能接触到的世界,就属于那类我们一定会因为旧而厌弃却很难抛弃的东西。
当然,现实世界也很大,所以人们可以凭借旅游去找到新奇和陌生。但有很多人——或者说,大多数人,因为谋生的必要,很难通过不断旅行来寻找新奇和刺激。这时候,为他们提供“其他世界”这件事就显得格外重要起来。
而建造别的世界这件事,除了科学家在进行无望的努力外,最主要要靠空想家们。——正是谋生的人需要空想。
三
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建造世界的能力。我们对身边的世界越熟悉,我们就越知道它的局限,和它的美好可能性。而在空想中,我们可以弥补这些局限,放大那些美好可能性。
不管是不是一个写作者,每个人也许都曾经在童年一边走路,一边在脑袋里创造出一个小而古怪的世界,石头、玩具或者云彩都在其中有一个身份,而自己也身在其中,发生过一些离奇的故事。
我知道,很多人能这样发呆一整天。回想起来,现实生活很快杀死了大多数这样的做法,但那些被杀死的场景其实很美妙。
不只是因为那种纯粹的欢乐而美妙。在孩子们心里,每朝每代,有许多世界被昙花一现地创造出来,那里面的故事开了个头。
一个被创造过的世界就是一个一直存在的世界。虽然我们遗忘了它,退出了它,但它的故事曾经出现过。
在这么多人中,只有少数世界没有昙花一现,而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工作,变成了著名的虚构世界。西游记是这样的,魔戒是这样的,哈利波特是这样的。
但想到那么多世界都出现又消失了,还是很让人遗憾。
我坚信现在处在一个人们仍然在求生的年代,而且人们面对着一些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一下子解决的痛苦。所以,我坚信这是一个人们非常需要创造世界的年代。
我希望鼓励这样的创造越来越多的出现。
下面是情况介绍。
新世相找到了 6 位写作者,他们都曾任记者。这一次,我们邀请他们用非虚构的写作手法记录虚构世界。
这个世界是由不空文化创造的《坠灵公约》,6 位作者撰写了 6 篇特稿,是对这个虚拟世界里的虚拟人物的专访。你可以把它们视为这个世界的一些碎片。这 6 篇文章会在新世相的微信平台进行连载。
这个虚构的世界有一个微信公众号(id:zhuilinggongyue),他们会在9月1日开始连载关于这个世界的长篇小说
1、《一位帝国基层公务员的迷茫》
作者:成锦
自媒体人,编剧。
2、《贵族与记者谈笑风生》
作者:鲸书
青年作家,知名非虚构写作者。曾供职《人物》,真格基金。代表作《惊惶庞麦郎》,《北京风起时》,《我第一次死去的夏天》。
3、《战斗民族大祭司回忆录》
作者:康夫
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中东。曾爬雪山过草地,在一支科考队中担任队医和厨子;后学习戏剧,兼职在巴以地区卖钻石和拖拉机。曾任多家媒体特稿记者,非虚构作品获英国大使馆、以色列大使馆奖项、南华早报优秀奖等奖项。代表作有《大陆古玩仿造的黑白江湖》、《移情大师》、《典当行里的生意》。2013年起专职写作,长片剧本两次入围青年编剧计划,发表多篇小说。著有《失业之旅》。现居北京,在写第二本书。
4、《矿工非人待遇揭竿而起逼上梁山》
作者:徐栖
地理学博士,关注科技、社会和各种奇怪的东西,科幻小说作者,译者。代表作品有小说《断路时代》《点错相》。
5、《物欲城市中的小人物》
作者:王天挺
知名非虚构写作者,曾就职于《人物》、《智族GQ》等杂志,代表作品《北京零点后》、《国贸三期》、《查理·南派三叔:你真的疯了吗?》
6、《一个女权国家的男性官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作者:于渊
在香港做过传统杂志记者,也做过新媒体记者;做时政报道,也做学术访谈;喜欢阅读多于写作,讨厌失序的生活,目前处于自由撰稿状态。代表作《五十年后的记忆战场》、《专访许倬云:在2015年,谈论现代中国》、《日治时期的香港:另一种文明的“可能”》等。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