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 I love that even in the toughest moments, when we're all sweating it - when we're worried that the bill won't pass, and it seems like all is lost - Barack never lets himself get distracted by the chatter and the noise. Just like his grandmother, he just keeps getting up and moving forward... with patience and wisdom, and courage and grace.

- Michelle Obama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思享 |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利用观众/读者的想象力

利用观众/读者的想象力!

戏剧是夹杂着不确定性的期待。——英国剧作家,威廉阿彻。
Drama is anticipation mingled with uncertainty.

留白。让读者根据你的文字去想象结果,自己推演剧情。
悬念。勾着读者的心,表达那些你切身体会到的有价值的东西。
要用“2+2的统一原理”,不要直接给观众/读者“4”。编辑和剧作家都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读者的好奇心、注意力。

其一

私以为,要编一个好故事,先要分清“故事”和“小说”的区别。小说以事写人,以情节烘托人物个性;而故事则借人写事,以情节开展为主。简言之,小说重人物,故事重情节。

按这个标准去评价,欧亨利的短篇作品全都称得上是精彩的故事,每到结尾必定峰回路转,让人拍案叫绝;但鲁迅的短篇小说——尽管它们是非常好的文学作品——就算不得是好的“故事”。
以收录在《彷徨》里的短篇小说《离婚》为例,整个情节就是木叔陪着女儿去她男人那里谈离婚条件,经过讨价还价,最后以九十块成交。这也许是篇好小说,但如此平淡的情节,绝不符合一个好故事的条件。

我认为想要编一个好故事,至少得注意以下几点。

1. 题材新颖
一个故事要让人记得住,就不能落入俗套。那些个被写烂的破事儿,如名侦探勇破凶杀案,小三勾引土老板,乃至奥特曼大战小怪兽,诸如此类,已经被无数人写过无数遍,就别再写了。读者看得眼皮都生得出老茧,想要出彩就难了。

所以,要是你能想出个大家都没听过的新鲜点子,就算成功了一半了。最好的例子么,就是被人吐槽过无数遍的科普节目《走近科学》。“为什么母猪会上树?为什么公鸭能怀孕?为什么隔壁刘大娘长了胡子但刘大爷却不长腋毛?想了解这些,请关注《走近科学》。”不管你最后看完他的坑爹解释有多么想骂娘,他能吸引你去看,已经成功了一半。

2. 情节紧凑
故事以情节取胜,多余的描写和叙述,能删的坚决删,绝不拖泥带水。何谓“多余”?就是不为情节而服务的章节。一段文字,如果它既不引发悬念,也不埋下伏笔,又不推动主线(此三项可作评价标准),哪怕它再有助于丰满人物形象,也坚决删掉。
因为这是故事,不是小说。

3. 曲折有情
这条最好理解,就是避免平铺直叙,把故事说得一波三折。其中,又以结尾处的转折最为重要。欧亨利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往往能把这最后一折压到故事的最后一句话。或是四两拨千斤地揭开悬疑,或是一句话轻描淡写地翻转全局,就像在比赛最后一秒命中一记绝杀球,让人荡气回肠。

4. 语言直白
千万别把故事写出诗歌散文的味儿来。我见过有些小女生写个短篇都能写得花团锦簇,但实际效果就是我看得兴味索然。文字要为内容服务,漫无目的的炫文采、抖包袱,只会适得其反。

其二

为什么要编故事?因为讲真话太没有意思。

会讲故事,从常规的技术层面上来说,一方面是思维和想象力的天赋决定的,另一方面是取决于情节架构和表达水准的能力。

但在我看来,有一种会讲故事更加吸引我,那就是把自己讲在一个完全不属于自己的生活里。有一个电影叫<大鱼老爸>,老爸是个平凡的推销员,他编造出自己周游世界的经历,博得众人的钦慕。他通过这种谎言般的“讲故事”,来达到一种尊严和慰藉,他在扮演并不属于自己的人生中过的活色生香。他很会讲故事吧。

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一个姑娘。暗自准备考研的那个时期,一些朋友们工作的工作,出国的出国,旅游的旅游。一人问我你这几天干嘛呢的时候,我会说我昨天和他们去喝茶,明天决定去谁家一块打麻将。他说你过得好像民国年轻太太啊。还有人问我我师兄有个室内剧要拍你要不要参加,俩月,在北京。我说我真没空啊,家里老人病了我每天得去病房照顾,还把自己照顾的辛苦挑重点说了说,到最后都觉得自己特别女汉子。有人问我出去玩呗咱几个自驾,我说不行啊,我准备去趟菲律宾都跟他们说好了,咱下次吧。事实上,我没有去喝茶打麻将,我在书桌前一整天开着台灯学习。我没有照顾老人到那种程度就是去过几次而已,我妈才是女汉子。我也没有去菲律宾,菲律宾去年就去了。我的时间都拿来看参考书了。所以当我去读研的时候大家说没见你怎么复习啊,我说是,因为我讲给你们那个次元的故事里,没有一个我是在学习。

其实我想说的是,要讲好一个故事,最重要的就是你自己本身就要是个有故事的人,就是常说的”这人一出场就带着戏”,而且你要把它当成一件很认真的事,认认真真去讲、去演,“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叫用生命去玛丽苏。

多说两句,我一直是个爱幻想的人,而我也坚信幻想中的故事其实最后都能实现。比如我曾经讲述的那些故事,慢慢的我都在生活中做到了。而且最感人的是,我发现我实际的生活比从前自己讲出来的故事还要美好。

新的一些技术上的小补充:

描述一个故事时的节奏一定要把握好,有的人为什么讲故事平淡无奇而有的人就让人一直想听下去呢?包袱甩的好。语气得当。

我朋友在论坛上写过一些他写小说做编剧时的心得,贴一段。

有没有人想过你的小说目的是什么,又是如何结构的?

在这里,参照法国作家克洛德.西蒙的话来说,“传统小说史由因果概念来制约的”。先把小说想象成一个迷宫,迷宫有一个特殊的入口,那边是小说的起点,经过在迷宫中长时间的漫游,即一系列的原因和结果,最后,我们来到小说的结尾。小说的结尾是作者事先决定的,有的作者会在写作中才确定下来。

写到结局,需要作者对小说做一个大概的结构。你要读很多书,要对往事进行回忆,假如你写一个男人穿越一段铁轨,你要回忆小时候你见过的铁轨,铁轨左边的玉米田,右边的杨树林,远端的湖泊,以及在高空俯瞰时,在铁轨上缓慢爬行的,像豆虫一样的绿皮火车。你还要准备许多纪实的材料,如当年的期刊杂志,诡异的传言,老旧照片。

如果是一个技法娴熟的作家,他会专注准备小说的结尾。这个结尾会受着联想、对比、插入事件和对立物的制约。

好小说有一个好结尾,优秀的作家会给他的读者提供一个同他一起去探索的机会,他们会一起去探索那围绕最初若干人物形成的混沌世界。

下载文档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how-to-tell-a-good-story)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