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I do good I feel good, when I do bad I feel bad, and that's my religion.

- Abraham Lincoln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阅读整理学

什么是真正的阅读?盲目地读完一本又一本,真的比不读书好吗?在高速运转的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迷失了阅读原初的意义和本真的快乐。有时候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本书被称为经典,到底是因为人云亦云使然,还是因为这本书真的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目前的我,越来越偏向第二个答案。因为自己曾有过对那些被“人云亦云”出来的经典的阅读体验,读完后发现果然名不虚传,所以告诫自己,还是不要过度怀疑主义为好。
  
s27355709可是第二个答案,听起来依然很虚无缥缈。什么叫“时间的考验”?怎么考验?又能考验哪些方面呢?

在本书中,语言学大师外山滋比古并不教你如何快速地从书本中榨取信息,而是让你静下心来,重新思考阅读的方向和意义。外山滋比古认为,阅读应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阅读已知信息的α型阅读,一种是阅读未知信息的β型阅读。他指出,虽然大部分人更偏爱轻松愉快的α型阅读,但具有挑战性的β型阅读才是让人打开大脑、收获新知的最佳途径。他还从多年教育经验出发,向读者传授了诸多将α型阅读转化为β型阅读的实用技巧。读过本书你会发现,“音读”“素读”“读古典”等已经被人遗忘的传统阅读方式,恰恰是帮你开启β型阅读大门的金钥匙。让我们跟随这位阅读大师的指引,摆脱海量信息的纷扰,细细品味阅读中那些与我们渐行渐远的艰辛与欢乐。

作者信息

外山滋比古,目前为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全日本家庭教育研究会前总裁、曾获第46回日本放送协会放送文化奖,专攻英国文学、教科书、修辞学、编辑技术、思考、日语理论等领域。

相关评论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书的书”,也是本讲述阅读心得的书,叫《阅读整理学》,里面提到了《红楼梦》。《红楼梦》的经典性不容置疑,研究一本书竟能养活一大批红学专家,可见其魅力。然而作者和我一样,对类似“不容置疑的经典”这样的说法并不满意,试图考查“经典的理由”。
  
  外山滋比古指出经典作品共有的一个特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翁作品也好,《红楼梦》也好,这些经典作品无一例外,几乎都是多维度、开放性的文本。读者、评论家能借着这个文本,引申发散出许多东西;这部文本本身,则会折射出跨越不同时空的共性,凝聚着永恒性的母题。经典不单是作者创作的,读者也参与了塑成过程,所谓“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外山滋比古在书中阐述了α阅读和β阅读两种技能,前者指阅读那些已知事物之文章,后者指阅读未知之事物。作者非常推崇对后者的培养,虽然阅读体验不如前者来得愉快,甚至很艰辛,但对于我们的知识增长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回顾了日本人阅读偏好之嬗变历程,即由原来对艰深大部头的不畏钻研,到现在只热衷于浅显通俗的文字作品。从叙述的态度能看出,外山滋比古还是怀念日本人早先的那种严肃、深度、庄重的阅读态度。
  
  除了阅读技术层面,作者还讨论了阅读本体论的一些东西,即阅读的哲学。外山滋比古认为,一本读物对读者而言并不是只有“已知”“未知”这种二元对立的情况,“已知知识”也有很多“未知的一面”,所谓的“阅读未知能增加学识”,其实是指让我们重新深化对已知的事物的认识,这一点其实更重要,因为重新发明轮胎的故事毕竟不常见,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此外,作者指出,阅读时带着一定的先入之见,带着问题感,反而是最有成效的,比掏空一切地去阅读要有效得多。
  
  外山滋比古对古典作品、难读的大部头和非虚构类作品喜爱有加。与作者差不多,我本人也偏爱非虚构类作品,其中尤以三大领域为至爱:哲学、科学、心理学。至于小说散文类作品,之所以看不进去不是因为缺乏好作品,经典依旧是经典,而是因为自己的阅读口味一开始就被定型了。我读书,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态度很明显,就是要在书中获取知识方面的所得。
  
  2012年一整年,每晚雷打不动看两个半小时哲学。哲学人物主题的,哲学理论主题的,哲学史的,几乎所有“品类”都读过。我要的,就是那种站在顶级视点俯瞰各门类知识和思想的感觉。
  
  哲学读多了,每天走在路上都会思考问题,写出来的东西深刻了不少,也总算明白了小时候挂在教室墙上那些名人名言的真意。对某些大家来说,思考确实是人生之乐事。后来感觉需要再进补一些踏踏实实、形而下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于是选择经典科普入手,准备把科学各门类概览一番。量子物理,相对论,经典物理,生物进化,分子生物学……整个2013年,重复上一年的业余时间安排,用在了阅读科学上面。
  
  书读多了,内心就充盈了。对于一个曾经懒惰散漫、思想浅薄、物理得过20分、“三分钟热度”患者的人来说,阅读这些书无疑需要巨大勇气和耐力,当然还要有兴趣。盛夏三伏,趴在没有空调的逼仄房间,手捧着并不清新可人的哲学读物,依然饶有兴趣的读进去,忘了时间,忘了自我,即便偶尔焦躁流汗,也不是因为天气热,而是因为自己不能理解作者的一段论证。如今回想起这些,让我感到自豪和自信的,不只是知识方面的跃进,更在于我也曾对自己的精神毅力刮目相看。
  
  身处读图时代和网络时代,阅读印刷文字很难,阅读未知元素遍布的印刷文字更加困难。然而,如果我能有幸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感悟一番的话,我要说,阅读就像一座围城。与钱钟书笔下的围城不同的是,进去的人永远也不想出来了。

下载地址

链接:http://pan.baidu.com/s/1i3FtptV 密码:cs2b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