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从习惯上来说,都禁止故事在自己身上发生。
比如邂逅这种事——无论长途短途,有人问路,有人经过,有人闲聊,但也仅仅止步于问路、经过、闲聊。短短的交集之后,不会有后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要前行,那些也许会感觉比较有趣,甚至是美好的瞬间,只不过“咻”一下从生命中掠过了,有些人记得,有些人忘记。
看《黎明》的时候,我总在想,万一杰西搭讪的不是赛琳,而是其他女孩,她会不会跟他下车?或者,即使跟他下车后,会不会让他毕生难忘?
23岁,很容易义无反顾,讨厌思前想后的年纪。一个人很容易就能在人群中寻觅到跟自己气味相投的人,对他放心,在他身上找到安心。在这样一个“安全”的陌生人面前,你说什么,做什么,你呈现出来什么样的样貌,都无需顾忌,你可能比平时更亲切、更闪耀、更智慧。反正你们只是短暂的相遇而已,总要分开的,你无需为自己的一切负责。只要记忆就好了。相遇就是用来回味的嘛。
却没想到,只是记忆的话,自己会那么不甘心。
其实相比于《黎明》,更让我动容的是《黄昏》。如果说《黎明》中的两个人是一见如故,那么《黄昏》中他,他们真的是“相见恨晚”了。从二字头跨越到三字头的两人,经历过人生的许多纷纷扰扰,再次相遇。每个人都不可遏制地想起九年前奇异却铭记至今的初遇。那一天,他们表现出的都是迄今为止最好的自己,为了分离而相伴,最盈盈,最惺惺。离开之后便是日常,是红尘中必须触碰的琐碎庸碌,人们不断的去迎接问题,解决问题,再迎接问题,再解决问题,一天天努力,一天天让日子“过去”,连自己都忘记了,自己还有那么闪耀和机智的美妙时刻。
都是成年人,而且其中一方已经有家庭的两个人,继续相伴相行一天,聊着关于人生和情感的许多话,一直说,一直说,有的时候调笑,有的时候严肃,像九年前一样。一定有什么东西在他们心中悄悄吟唱,却没有唱出。他们之间最贴近的时刻,仅仅是一个拥抱而已,这拥抱对于赛琳来说,也许是借“试探”而表现的怀念,却让杰西快要融化。(难道九年了,就没有人拥抱过他?)
如果他们愿意,还可以有故事的。但成年人都有成年人的游戏规则:故事是不可以的,太投入是不可以的。因为越投入,越难忘,越会被记忆啃噬,就越难对现实安心。于是,杰西微笑地看着赛琳轻盈地舞蹈,看出了泪花。
相比起从不掩饰自己浪漫(搞文学的人嘛)本性以及直率天性的杰西,赛琳更像一个普通而隐忍的社会人。我总觉得,在没有遇到杰西的众多时日里,她是安静的、博雅的、宽宏而体贴的,有一点严肃的。与杰西的初遇将住在她心里的那个异常活泼而璀璨的她唤醒,她成了一个自己都没有料想会成为的精灵、仙子。那一夜,她说,倾尽了她一生的浪漫(哪怕他们只是走走聊聊而已,其实有没有亲密都没关系)。之后,她依然会遇见男伴,依然会与他们相处、争执、分手,但她再没有被什么人感动过,因什么人动心过,被什么时光耿耿于怀过。
她是那样深情的一个人,对每段相处,都印象深刻。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地方,没有谁能真正取代谁。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我记得一个人最真实的细节,我很痴迷细节的。(小时候上学)我一路上都在看……看栗子从树上掉下啦,沿着人行道滚,或者看蚂蚁穿过马路,看树叶在树干上照下的影子(笔者按:这种习性,估计杰西也会有。当大洋彼端的美国小男孩气呼呼地踢石块,看阳光在路面映出白晃晃的光的时候,此端的法国小女孩正张大眼睛打量着不可思议的世界呢)——这些小细节。放到人身上也是一样。我可以看到他们身上最令我感动的最小的细节,我会永远怀念。每个人都是无可取代的,因为人都是由这些美好而特别的细节组成。……你知道吗,比如,我会记得你的胡子里有一点点红色的,你那天离开之前太阳照着它,发着光。我一直记得。”这些记忆太满了,把心房撑得发疼。而如果不对是对着杰西,她从来不肯说。每一个从她身边走开的男人,都会在要结婚前打电话给她,谢谢她,让他们成为更懂得爱,更成熟的人,可是,他们每一个人,都不曾对她说:我们结婚好吗?我是喜欢你的啊!
也许,从跟杰西相遇时起,赛琳注定成为了一个被经过的人。
为了让她觉得后来遇见的丈夫会是更好的人,他要求她跟他同行一场。而在她而言,再没有人比他更好;
为了成全他小男孩式的可爱心愿,她乐得陪他同行一场。而在他而言,她永远留在了美丽的梦境。
两次相逢,都让彼此空前的轻盈,轻盈到日后无法承受。
还是不要发生故事的好。在二字头,他们当初分别时,不留任何联系方式,仅凭一个口头的约定,就把再遇当成了一场豪赌。而彼此都知道,这场赌博,输的可能性几乎是一定的。为什么要那些浪漫呢?为什么要把生活弄得这么复杂呢?我们都这样说,都这么言不由衷,都这么抱憾余生。
不过,也许,怅恨才是人生的意味?
图书摘要
美国青年杰西和法国女孩赛琳在火车上不期而遇,怦然心动。火车到达维也纳时,杰西盛情邀请赛琳一起游览维也纳,即使第二天他就要坐飞机离开。他们一边漫步城市,一边谈论着各自的过去,和对生活的感想。浪漫的夜晚之后,两人约定半年后在维也纳重逢。
九年后,杰西已成为畅销书作家,他在新书里娓娓道来的,正是那浪漫的夜晚。在巴黎宣传新书时,杰西与赛琳在书店重逢。两人在午后的巴黎街头散步,坐船游览塞纳河,兴致勃勃,无所不谈。可是就像命运的捉弄,快乐的时光像烟花一样醉人而短暂,日落之前,杰西要乘飞机回美国。他对赛琳一送再送,难以忘情;赛琳用吉他和歌声,表达着内心深处的爱恋。太阳就快落下去了,杰西就要误了飞机。或许,他更不想错过的,是命里注定的缘分。
作者信息
理查德·林克莱特 | Richard Linklater,美国编剧、导演,作品有《都市浪人》、《年少轻狂》、《半梦半醒的人生》、《摇滚校园》、《爱在黎明破晓前》及续集《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等。1995 年以《爱在黎明破晓前》获得柏林影展最佳导演奖。 2005 年凭《爱在日落黄昏时》获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2014 年凭《爱在午夜降临前》获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金·克里桑 | Kim Krizan,著有多部剧本,2005 年凭《爱在日落黄昏时》获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与丈夫现居洛杉矶。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