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shared values define us more than our differences. And acknowledging those shared values can see us through our challenges today if we have the wisdom to trust in them again.

- John McCain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玻璃球游戏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玻璃球游戏》是黑塞最重要的长篇小说。
有的时候,人只能从书中看出自己。就像黑塞认为,智慧不能传授,唯有依靠个人自发经历觉醒。同样的,一本书再丰富再厚重,也许读完只记得一句话。只有这句话戳到痛处,和当下的思考、困扰相贴合。《玻璃球游戏》对于今天的我,也可以简化到一句话:敢于生活。它兀自在我耳畔生出,反复不休,像一种警示,启迪,更像传记第一部分的标题:感召。
  很多时候,我非常想超越日常生活。不长大,不工作,不变老,不死去,没有任何世俗牵累。这种感觉与生俱来,无比强烈,使我从小到大一直主动为自己设限。我知道现实生活是无法改变的,但我能够选择,把自己隔绝在一个自造的领域,用拒绝和远离阻止腐化。在《玻璃球游戏》里,我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就是卡斯塔里。
  卡斯塔里是一个纯精神的王国,它汇集了人类古往今来所有文明的总和,远远超离于世俗世界之上。它有一套独立的行事准则,让卡斯塔里人几乎回避了一切现实社会加诸人身的俗务牵绊。可以这样说,卡斯塔里人全体失重。首先,他们没有父母。卡斯塔里的孩子由宗教组织从不良环境中带出,进入精英学校接受教育,“没有来源”让他们无需承担孝顺和赡养的义务。第二,他们不能结婚。可以有情人,但不允许结婚,因此也没有孩子。这一条非常巧妙,既满足了自然生理的情欲,又免去一切家累。第三,他们完全可以不知功名钱财为何物。卡斯塔里没有货币流通,他们不挣钱,也不花钱,只要符合朴素节俭的作风,一切物资花销都由政府提供。第四,他们不必谋生。现实社会中人人靠职业安身立命,一辈子为钱财地位奔波,而他们的生存永远有保障,彼此又没有过大的高下之分,因此可以消除功利心。这好像是一个更高等更超前的社会,卡斯塔里人高高飞在天上,需要做的所有,只是由着喜好选择一门感兴趣的科目,利用丰富的资源,进行勤奋自律但不重结果的研究。
  简而言之,卡斯塔里卸下了责任。
  我想,人要与世俗生活划清界限的心理,一定程度上也是想避免责任。父母,家庭,儿女,成长,成熟,工作,无一不意味着越来越沉重的负担。人想要抛却肉身、独享精神,与卡斯塔里把尘世隔绝在外,只在一个封闭的体系内从事艺术与美的研究是一样的。这种美再惊人,再完善,再极致,对现实社会毫无助益,而且关键在于,他们并不认为应当有所助益。
  我也倾向于卡斯塔里人的想法,精神是多么高尚诱人,生活是多么琐碎繁重。但克乃西特跟我的选择相反。他大半生在卡斯塔里度过,在精神之路上孜孜以求,将东西方文化交融,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体系。他在成为了卡斯塔里受人尊崇的玻璃球游戏大师之后,有一天忽然觉悟,发现远离俗世的卡斯塔里是不正确的。卡斯塔里人锁闭在自设的小世界中,兴致勃勃进行精神游乐,对现实社会毫无贡献。他认为卡斯塔里最大的成绩,是向各个学校输送了那些因为中途离开卡斯塔里而成为中小学教师的校友。他们培育学生,对人施加影响,为国家民族做出虽然微小但脚踏实地的贡献。而克乃西特最终循他们的脚步而去,辞去大师职务,选择回归世俗社会,做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即使只影响了一个学生,他也认为那才是切实的,有用的,可喜的。
  我把结尾看成一个象征。克乃西特像投身世俗教育一样投身湖中,他的生死并不重要,也不是在现实中受挫的隐喻,关键在于这个“投身”的举动。投身获得了回报,换来的是他所希望的影响和传承——在克乃西特溺水后,黑塞并没有多加描述学生铁托的悲伤和惊恐,而是很快转到了铁托的感应:他怀着一种圣洁的战栗,感到人生已经彻底改变,他将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黑塞也像在对我提出要求,他说,不要惧怕生活,不要害怕将自己安放到哪怕微小的一点上去,不要怕从玻璃球游戏大师滑落为区区小学教师,不要怕生活中的责任,不要怕生长和死亡,不要怕所有现实社会将要赋予一个人的全部。
  这是我与生俱来的问题,也将继续与它相处。但我多多少少受到了感召,就像那首小诗里写的:
  我们的心必须听从生命的召唤
  时刻准备辞旧迎新
  毫不哀伤地勇敢奉献自己
  为了另一项全新职责
  每一种开端都蕴含魔术力量
  它将保护我们,帮助我们生存
  
  献给所有惧怕生活的人。

一个未来的世界里,玻璃球游戏是音乐和数学演变而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精神财富。纷繁的政治和战争,人类文明正面l临毁灭的威胁。为拯救和宣扬人类这一精神文化,某宗教团体在做不懈的努力。克乃西特是个孤儿,由该宗教团体抚养成人,他天资聪颖,凭借出众的才华和优越的组织才能,在这个精英群体里不断升华,直至团体的最高顶端,成为玻璃球游戏大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再满足这个与世隔绝的精神王国,觉得在这种象牙塔里对民众是不可能有所贡献的。他来到现实世界,试图用教育来改善整个世界,然而事业未竟,却在一次游泳中不幸溺水身亡。

《玻璃球游戏》是老年黑塞回溯其一生的精神体验的结晶。十二载的苦心创作,作者几乎动用了一切文学手段:诗歌、小说、格言、书信、传记、文学理论等,应有尽有,各种题材在书中既打成一片又相对独立,附录中三篇记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信仰者的传记尤为精粹,它们貌似互不相干,本质上却与整部作品浑然一体,密切呼应,令人叫绝。

作者信息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下载地址

玻璃球游戏(译文名著精选)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