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门艺术。首先,对于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包括记者、编辑、作家来说,读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其次,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也是提高个人素养的最便捷有效的一个方式。小时候,我们通过反复练习,让字写的越来越漂亮,做算术题越来越快,现在,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实现对书的有效阅读。
在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不仅介绍了一些很实用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也在第五章中介绍了19个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技巧。如果运用好这十九个技巧,相信可以帮助你的人生直接开挂。
1、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
简单的说,参考书指的是百科全书,想在某一领域做深入研究的时候,拿来参考的书。只要身边有参考书,其实就相当于种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让你时时刻刻都可以来参考,而且可以更简单、直接,避免网上的冗余信息。而好的参考书,可以分为地图、图鉴、统计数据、百科全书、年表和词典等等。
2、可以将百科全书放到移动终端中
可以将百科全书存到Kindle等移动终端中,百科全书是一种可以将好奇心和思想输出结合起来的工具。在旅行途中,携带移动终端式的百科全书,也可以更便于翻阅。松本清张就是在百科全书中偶然看到了有关“西乡扎”的内容才有了灵感,从而写出了处女作《西乡扎》。
3、通过订阅来提醒自己
如果每期杂志都要买,不如干脆订阅一年的份。特别是分量比较重的杂志,直接邮寄到家里,会避免因杂志太重而影响阅读乐趣。而且,不是因为特别感兴趣才购买,才能在意外中收获知识。定期的杂志和书籍,其实是一种传播隐藏在生活中智慧的媒介。
4、书店里不仅有新书旧书,还会有新的发现
常常逛书店,会让你遇见意料之外的好书。我们最近入手的书,往往是近两年发行的,这样会让你的视野受限。但是一些好的书店,拥有的书不仅年度跨越大,而且种类跨越多。常年这样的积累,就会让那些那些与现代视角截然相反的思想进入你的脑袋,这样你对事物的见解会得到进一步的飞跃。
5、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
读古典名著,或者是一些比较难懂的专业书,可以先捡软肋入手。所谓软肋,就是一些入门书,或者是图解版,漫画版或者是注解版。有人说精编版或许不够正宗,但是却读书就不该有禁忌,想读托尔斯泰,不一定非要先学俄语。找到提起兴趣的切入口,或许就可以提起你的兴趣。
6、把书堆成山,读书不再难
你家的书是怎么放的呢?作者建议把书分为已经读完的,和正在读的。这样可以让你在适当的心情下,读合适的书;而且可以帮助你对于现有的书目一目了然。
7、把名著放枕边
经典是不朽的,永远值得阅读。不管是否枯燥,其中都有可以帮助你获益的知识。而且,名著没有办法通过主管思考来评价。即使你买的时候不能通读,总有一天会发现它的价值所在。所以,把名著经典放在你伸手可及的地方,不管是枕边还是餐厅的桌子,只要不是书架,都可以帮助你随时把乐趣捡起来。
8、常带三本书同时阅读
如果你是没有什么耐性的人,倒是可以带着三本书同时阅读,加上百科全书,当你出现对某一本书腻味的状态时,或者是读完时,也不会出现没书可读的时候。三本书涉及的领域可以包括评论、随笔、小说,这样,当你对长篇阅读提不起兴趣的时候,可以读些短小的评论。三本书中至少有一本是平装书,这样可以保证阅读的便捷性。
9、在家里的每个角落放满书
有人会同时买几本词典类的书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这样可以保证想到什么问题可以实现立刻查阅,进而省掉了往书房跑的时间和消耗掉的兴趣。同理,可以把其他类型的书也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这样可以保证你的随时阅读。而且,空间不同也能带来阅读感受的不同。
10、去掉外封,让读书变得更轻松
很多书,都是双封设计,这时,你可以去掉外封,以减少翻阅时的沉重感。而且,还可以通过有没有外封来对已读书和未读书进行区分。还可以弄一个收纳袋,来收集那些已经读过书的封面,来增加阅读乐趣。
11、杂志要边撕边读
很多人习惯把杂志携带在地铁或者其他交通工具上进行阅读,但是很多杂志的尺寸比较大,而且比较重。所以,携带十分不便。你可以把真正感兴趣的专栏或者文章撕下来,放到口袋里,随时阅读,这样既减少了把精力浪费在广告上的时间,也减轻了书本的重量。
12、不能小看有声学问
此前提到过,读硬书和横书的时候,要找到软肋。而有声读物也是软肋的一种,视频和相关的广播、演讲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通过耳朵进行的思想输入,得到的刺激与读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现场的讲座或者读书会等等。
13、准备一只你想珍藏的钢笔
为了记读书笔记,可以找一支你想珍藏的钢笔,这比随手找来的一只圆珠笔来好用的多。而且,在读书前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是集中注意力最好的方式,钢笔和铅笔就是最好的选择。作家杜鲁门卡波特在写作之前,就会削一打铅笔来调动工作热情。
14、名言要贴在显眼处
遇到让你身受感动地某句话时,一定要把它记在你的读书笔记上。尽管重读几遍就不会忘记,但是如果把这句名言打印出来,贴到你最常接触的几个地方,就会在不经意间把这些好句子记下。就像鲁迅刻下的“早”字,我们小时候记下的“座右铭”一样。
15、读后感从摘抄开始
写读后感的时候,可以先摘抄一段文章再去写评论会比较容易。写文章时遇到了瓶颈,也可以把喜欢的文章抄下来。在抄写的时候,灵感就会不断从脑海中蹦出。有位作家说过,引用即魔杖。引用不仅可以增加说服力,还可以帮助组织文章,让下笔更流畅。
16、用复印机让摘抄更方便
读书笔记的作用就是在读过自己感兴趣的书后,总结内容、写下感想。重读几次读书笔记,说不定会遇到有利于工作或者是人生的想法。如果重读的时候,遇到能够带给自己灵感的东西,就可以把这些东西复印下来,以后再读读书笔记的时候,就可以来读复印件了。整理好了复印件,其实自然而然就整理好了自己的想法。
17、用“独创版权页”记录书的履历
书的最后,都有版权页,记录了作者名、出版社名、发行日期和版次,就像书的简历一样。如果买下一本书,对这本书进行独创版权的记录,就会对这本书的信息一目了然。就像我手上的这本,可以看出,是在去年9月1日网购的,从9月2日开始阅读,在9月30日读完,在10月1日把读书笔记记完。
18、书与笔记交叉使用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们的书和笔记都是交叉使用的,这正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书本里有知识,笔记里有提纲和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够做到回归,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19、书架是读书生活的基地
如果有经济条件的话,可以把自己的书房打造出一面墙的书架。把已经读过的书放在一角,把没读过的书放在一角,把读书笔记放在一角。这样既可以让自己的知识架构一目了然,也是最方便的拿书方式。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