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are three methods to gaining wisdom. The first is reflection, which is the highest. The second is limitation, which is the easiest. The third is experience, which is the bitterest.

- Confucius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小书馆系列丛书(人间词话讲疏+中国庭园记+日本文明小史+北平杂记+文言浅说+曾国藩治学方法)(套装6册)

“小书馆”丛书,主要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小书,以文史为主,兼及其他。这类小书,皆以大手笔写小文章。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这些“小而可贵的书”不因时间而消逝,历久弥新,书香满口。

下载《人间词画讲疏+文言浅说+中国庭园记等(套装共6册) 》系列丛书 | 合集

系列书目

1.《曾国藩治学方法》一部中国士人精神冶炼志!

2.《人间词话讲疏》进行疏通讲解的专著。

3.《北平杂记》作者齐如山与王国维、吴梅并称为“戏曲三大家”,也是一位颇具特色的民俗学大家。

4.《日本文明小史》与《菊与刀》横向研究的视角不同,它对两千多年的日本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作了鞭辟入里的剖析。

5.《文言浅说》能写娴熟而优美的文言的人才现已寥若晨星了,本书就是由这样的文史大家写的一本文言入门读物。

6.《中国庭园记》系统介绍中国庭园美学的著作。读来古意森森,满纸烟霞。


《曾国藩治学方法》 胡哲敷 / 当代中国出版社

《曾国藩治学方法》 胡哲敷/当代中国出版社

这是一部民国人对曾国藩的解读,曾国藩女儿曾纪芬推崇备至,亲自作序推荐。它堪称一部精神的冶炼志,有关人生的各个方面,居官、同僚、子女、养生、读书、观人、器量、骄奢、淡泊、挫辱、坚忍,自省、笃实……在民国史家凝重的笔触下,对一个普通读书人变成巍峨君子的精神冶炼历程,给与了淋漓尽致的、有震撼力的叙述。

《人间词话讲疏》 许文雨 / 当代中国出版社

《人间词话讲疏》 许文雨 / 当代中国出版社

闲翻眼前许文雨先生这本书,得以望见他与王国维的相通、他们的传统和风致相通、他们的气节和学问相通,是故许先生讲王先生讲的好,疏朗有间,疏密有度,那样的相知和相懂才能称得上临水照花的解人吧。而今天,有心人如若能偷得浮生半日捧起来读一读,也算不负昆明湖的那朵涟漪,也算对得起高山流水的知己可以相期了!

《北平杂记》 齐如山 / 当代中国出版社

《北平杂记》 齐如山 / 当代中国出版社

对故乡故土顾望不已,对故事故人思恋未了。暮年的齐如山细致地勾勒出一幅生动、温婉的古都风物长卷。他像是穿着长袍坐在四合院里,槐花香弥漫着,他一口京腔娓娓讲述着这个令他挚念如斯的城市的种种。古都的大气,民俗的朴厚,前清的逸闻……其言至浅,其情至深,不禁使人追忆着这座古都的前世今生,感慨系之,恍然如梦……

《日本文明小史》 布赖恩 / 当代中国出版社

《日本文明小史》 布赖恩 / 当代中国出版社

这是一本与《菊与刀》研究视角迥异的书,本尼迪克特更多的是作横向式的民族性研究,揭示了日本人生活的诸多层面,而这本由周作人悉心指导和校阅的小书却是完全纵向的文明史研究,它对2500多年的日本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作了鞭辟入里的剖析。我们欲了解日本文明,这样的观察是必须的,正如本书译者所言:“想要知道她骨子里是如何,则吾人必须分析她的既往。”

《文言浅说》 瞿蜕园 / 周紫宜 / 当代中国出版社

《文言浅说》  瞿蜕园 / 周紫宜 / 当代中国出版社

这是一本文言知识的入门读物,本书虽篇幅短小,著者却寥寥数笔,点出文言的奥窍,功底可见一斑。这本掩于尘埃半个世纪之久的戋戋小书,今天读来,他们的学识,他们的才情和他们的温雅依然清晰可感。斯人已去,带着那一代人的传统和旨趣渐行渐远了,唯有他们留下的文字在静静地讲述。

《中国庭园记》 叶广度 /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中国庭园记》 叶广度 / 当代中国出版社

绝版多年。写有“孤亭天地大,陇上一声钟”妙句的叶先生,写下的我国第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庭园美学的小书,虽是学术之作,读来却古意森森,满纸烟霞。他最简约地概括出中国庭院美学的十字规范:清淡、优雅、静秀、冷逸、超洁,真是精当之至。但八十年来其人其书却少有人知,惜哉!


本系列的作者大多为公认的或被历史的尘埃湮没的文史大家或者专家,能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地向大众讲述一个方面的常识与精髓。有哲学大家冯友兰,曾与陈寅恪等齐名的文史大家瞿蜕园,陈师曾入室弟子、著名书画家俞剑华,耶鲁大学博士、曾与尼克松同学的张纯明,复旦大学教授谭正璧,也有民国时期中学的校长和老师,他们的写作都平实有味,使人情感上与思想上得到双重的满足和愉悦。

《北平杂记》作者齐如山(1875-1962),河北高阳人。在北京生活了50年,1949年到台湾,后以87岁高龄病逝于台北。他研究国剧,记录民俗虽多出于个人的兴趣,但皆有大成。他是与王国维、吴梅并称的“戏曲三大家”。一生致力于国剧的研究,总结出中国戏曲的八字真言“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他对梅派艺术的形成并走向成熟功不可没,后人有“赏梅勿忘齐如山”之说。他是20世纪中国民俗学领域的一位文化大家,写下了许多独具齐氏风格的“风土志”。他称自己的治学方法是“书本以外找东西”,并非终日在书斋里寻章摘句。他广交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朋友,勤敏好问,广询博访,以鲜活的语言记录下了丰富的人情物理、土俗民风。文笔平实自然,亲切有趣,自成一家。他是颜李学派思想的实践者,务实励行,重视劳作。对农业、工业、商业,甚至化学等都有研究也有经验。虽出身于诗书世家,簪缨门第,但并不养尊处优,诸如做饭,种花,打扫院子,收拾屋子,样样都来。他是中国受过完整、系统旧式教育的最后一代知识分子,纵观其一生,学者季剑青评论说:“大俗若雅、既旧且新的齐如山,恐怕也是不会再有的人物了。”

《日本文明小史》作者布赖恩,美国历史学家,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难考。唯一的蛛丝马迹是封存在本书中的寥寥数语,可知这位作者曾为研究日本文明,长期客居日本,付出了多年的大好光阴。本书的译者,健者应是他的笔名,真实的姓名已无从知晓了,其生卒年和生平事迹现已找不到任何资料。从书中序言来看,周作人对本书一些名词的汉译给予了“指导更正”,“译后又……代为校阅”,可知译者和周作人是熟悉的,也说明周作人对此书的关注。

《文言浅说》作者瞿蜕园(1894—1973),原名宣颖,字兑之,晚号蜕园,湖南善化(今长沙)人。现代史学家、文学家、书画家。他出身望族,为清末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瞿鸿禨的幼子、曾国藩之女曾纪芬的女婿。早年师从晚清大儒王闿运等,后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复旦大学,精通英文,并通晓德、法、俄等国语言。曾在南开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校执教。抗日战争期间,滞留北京。1949年后,寓居上海,以著述为业。曾被聘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译所特约编辑。瞿蜕园一生交游广泛,与胡适、陈寅恪、章士钊、钱穆、吴宓、周作人、金性尧、齐白石、黄宾虹、郑逸梅、沈尹默等诸多文化名家有学问切磋之谊。他博学多才,涉猎广泛,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方志考稿》《历代官制概述》《养和室随笔》《铢庵文存》《秦汉史纂》《中国骈文概论》《汉魏六朝赋选》《刘禹锡集笺证》《学诗浅说》等。周紫宜(1908—2000),名鍊霞,字紫宜,别号螺川,江西吉安人。现代著名画家和诗人。早年先后师从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孝臧和徐悲鸿的岳父蒋梅笙等学习书画诗词。她才貌双全,高雅风致,人称“金闺国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文坛、艺坛最活跃的才女之一,与当时著名的女作家苏青、张爱玲、潘柳黛等齐名。她是上海画院最擅诗词的画家,诗词作品得到冒鹤亭、苏渊雷、唐圭璋、钱仲联等诸多词学大家的推崇,著名作家董桥称其为“再世易安”。晚年移居美国。

《人间词话讲疏》作者许文雨,生卒年不详,浙江奉化人,中国著名的文艺批评理论家。20世纪2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他是史学大家范文澜先生的高足,曾做过蒋经国的老师,后被邀请为蒋介石整修蒋氏家谱,但推脱之。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和郑州大学。主要著作有《唐诗集解》、《钟嵘诗品讲疏》、《人间词话讲疏》、《汉魏六朝诗集解》等。许先生终生治中国文论,用力颇深。他对《诗品》的研究,“其时无人能出其右”;学者评论其《唐诗集解》:“先生加议加评,文章如秋水得风,无痕可照,真第一流之散文鉴赏也”。他还是《人间词话》经典化的过程中,最有力的推动者之一。其《人间词话讲疏》是首先对全书进行疏通讲解的专著,在文献征引和义理解说方面都是具有开拓性的,为《人间词话》后续的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曾国藩治学方法》作者胡哲敷(1898—?),安徽合肥人。历史学家、教育家。曾与吴梅、吕叔湘、钱穆等著名学者同在苏州中学执教。后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等职。主要著作有《史学概论》、《老庄哲学》、《历史教学法》、《陆王哲学辨微》等。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至遵义湄潭。他与杰出的数学家苏步青、“中国茶学泰斗”刘淦芝等教授发起成立了著名的“湄江吟社”,相互唱和,诗兴盎然,留下了艰难岁月中的一段温暖的记忆。抗战胜利后其生平事迹戛然而止,一片空白。

《中国庭院记》作者叶广度,四川遂永人,生卒年不详。曾在重庆江津执教八年,与台静农、胡少石、唐圭璋、卢前诸公讲学于斯。其擅诗,惜诗集已轶。这本于80多年前出版的《中国庭院概观》(本次出版改名为《中国庭院记》),是我国第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庭园美学的书籍,中国造园史必提的书目,曾做为民国大学的园林课程教材。除了纸上的理论,他还亲自设计了江津师范的元老建筑和独步蜀中学校的“田”字型四间平房教室,将中国庭园美学的思想融入到设计中,营造出亲自然、兴人文的恬淡清幽环境,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求学于此的学子津津乐道。

[中]瞿蜕园,瞿蜕园(1894-1973),名宣颖,字兑之,以字行,号铢庵,自称铢庵居士,晚号蜕园,中国湖南省善化人,史学家、文学家、书画家。他出身世家,家学渊源。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