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rather regret the things that I have done than the things that I have not done.

- Lucille Ball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鄙视(Il disprezzo)

莫拉维亚之于意大利,如同鲁迅之于中国。

他被中国读者称为“意大利鲁迅”,因为他剖析婚姻,就像鲁迅剖析中国国民性一样狠辣、精准!而这本《鄙视》就是他的代表作!在这本书里,他用手术刀般犀利的笔触,剖开了一个已婚男人的内心,揭开了残酷的婚姻真相!

《鄙视》写的是婚姻危机,讲的是现代人的爱无能。我渴望的其实不是分手,而是重新相爱。

如今我可以肯定地说,婚后头两年,我与妻子的关系很和美。我是想说,那两年之中,我们深厚和融洽的感情带有某种朦胧的色彩。说得直白一点,在那种处境中的人,头脑比较简单,对任何事情都不做分析判断,对所爱的人只是一味地爱,顾不上加以品评。总而言之,当时埃米丽亚在我眼里是十全十美的,我觉得我在她眼里也是这样。或许是我看到了她的缺点,她也同样看到了我的缺点,但由于爱情产生的某种神秘的嬗变力量,双方的缺点在对方的眼里不仅是可以宽容的,甚至是可爱的,缺点也成了优点了,尽管那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优点。不管怎么说,我们相互都没有什么看法:因为我们彼此相爱。故事发生的时候,我还一如既往地爱着埃米丽亚,对她没有任何成见,可是她却发现了,或者说是自以为发现了我的某些缺点,因而就开始对我有了成见,不再爱我了。

人越是不计较幸福,就越是感到幸福。说来也怪,那两年,有时候我甚至都觉得腻烦了。自然,那时候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幸福。我觉得我做的跟大家没有什么两样:爱自己的妻子,并被妻子所爱;我觉得这种爱是普通而又正常的事,就是说,一点也没什么稀罕的;犹如人们呼吸的空气,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只有在缺少空气时才觉得空气之珍贵。那个时候,要是有人说我是幸福的,我甚至会觉得诧异;我很可能会回答说我并不幸福,因为尽管我爱我妻子,而且我妻子也爱我,我却无法保证将来的日子会怎样。确实,当时我们只是勉强能够维持生计。我在一家不起眼的报社里写影评,另外还干一些记者的工作;我们租了一间带家具的房间,与房东合住一套;可买可不买的东西我们常常买不起,有时候连起码的生活用品也买不起。这样的生活怎么谈得上幸福呢?不过,对此我倒是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而且我后来才发现,其实,在那段日子里我恰恰是一个真正彻底幸福的人。

结婚两年之后,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因为我结识了一位电影制片人,他的名字叫巴蒂斯塔。我为他写了我的第一部电影剧本,开始时我只把它视为临时性的工作,因为我在文学上曾有过很大的抱负,可我不曾料到后来编写电影剧本竟成了我的职业。与此同时,我与埃米丽亚的关系却越来越糟。我的故事就从我开始从事电影编剧,以及我与我妻子关系开始恶化讲起,这两件事几乎是同时开始的,它们之间又有着直接的关联,这一点以后可以看得很清楚。

“我鄙视你,这就是我不再爱你的原因。”


这本书的主人公叫莫尔泰尼,是个刚结婚两年的文艺青年,他忽然有一天意识到妻子对自己的鄙视。 他很委屈,也很不解,开始时时揣摩, “我到底做错了啥?她为什么突然就不爱我了?”

其实莫尔泰尼的委屈不是没有原因的, 他曾一穷二白,以写影评为生。后来找了个美貌的妻子,因为不忍妻子跟自己挤在家徒四壁的破房子里。 就放弃了文学理想,去给一些有钱的商业片导演献殷勤。

可在赚到钱住进大房子以后,妻子反而越发鄙视他,不仅时时跟他搞冷战,还各种拒绝他的亲密接触,甚至在争吵厮打时,直接骂他: “你不像个男人,做的事不像个男人。”莫尔泰尼万分不解妻子对自己的鄙视,他不明白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换来一个这样的结果。

表面上看,莫尔泰尼为家庭牺牲良多,简直就是“绝世好丈夫”!可如果你真的打开这本书,看到这个男人的内心剖白,你会像书单狗一样震惊, 这个男人竟然一直在说谎!

从谈恋爱开始,他就在日记里深深鄙视自己的妻子, 觉得妻子是个“花瓶”,要出身没出身要文化没文化,要能力没能力,既不懂得自己的理想,也不能帮自己分担经济压力,除了美貌和身体,简直一无是处。特别每次为了还房贷,不得不去巴结有钱的制片人时,他就更怨恨妻子,觉得要不是妻子,自己就不会沦落至此!没准还能实现理想,成为有名的剧作家。

而书里像这样耐人寻味的细节也比比皆是,但书单狗读完全书却发现,这本书看似写得是一对寻常夫妻婚姻破裂的故事,实际上,却借这个故事戳破了当代人婚姻危机的真相—— 很多人都学不会,婚姻里的尊重和理解。 就像看似“绝世好丈夫”的莫尔泰尼,

他从一开始就把妻子当成“花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有价值的个体,这都意味着,他从未尊重、了解过自己的妻子,而他自以为为婚姻付出的努力, 也不过是一场道德式的自我感动,其实妻子从未要求过。

而《鄙视》最牛的地方莫过于,它提供了一种旁观者视角, 通过莫尔泰尼最真实的自我剖白,和这对夫妻间的相处日常, 用一种极其犀利又真实的笔触, 戳破了当代婚姻最真实也最不堪的一面。 让一个阅读到它的人,都忍不住自我反省, 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婚姻,或者说,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一个“她为什么鄙视我”的悬念贯穿全书, 情节反转不断,书单狗时不时以为自己猜到了真相, 又很快被男人的心理剖白颠覆,全程好似看了一出完美的悬疑“心理剧”,几度忍不住大呼,莫拉维亚太妙了!不愧是写婚姻最牛的作家!


莫拉维亚被认为是“天生的叙事者”。他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将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化为各种抽象的人生态度:《冷漠的人》《鄙视》《不由自主》《同流者》和《愁闷》等。继而以叙事文学的形式,创造出无穷的人物和场景,动作与行为,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

莫拉维亚的作品被看作一种对意大利社会进行批判探索的介入文学的起点。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通常是一个既头脑清晰又无能为力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他远在萨特的《恶心》和加缪的《局外人》之前,就表达出一种存在的不安。丧失行动的能力,而又对自己的不行动有负疚感,他不停而又徒劳地去适应一个离他远去的世界。对生活的厌倦和冷漠是莫拉维亚世界的中心主题。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书单狗”的推文。

[意]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1907年11月28日-1990年9月26日),原名Alberto Pincherle,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小说家。莫拉维亚之于意大利,如同鲁迅之于中国。 他与卡尔维诺、夏侠被评论界合称为“意大利现代文学三杰”。 莫拉维亚22岁时出版享誉欧洲的存在主义小说《冷漠的人》,一举成名。20世纪中期,他在全球文坛如日中天,陆续出版了《罗马女人》《同流者》《鄙视》等巨著,冷静审视现代人的情爱世界、失意者的内心世界,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危机,探讨人的行动力、人的责任以及人如何能更好地存在。 在意大利文坛,他是公认的来不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作家,诺贝尔奖档案披露,他曾获得15次提名。他的作品对意大利的语言、电影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3年,他以崇高威望当选欧洲笔会主席。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