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lict is the gadfly of thought. It stirs us to observation and memory. It instigates to invention. It shocks us out of sheeplike passivity, and sets us at noting and contriving.

- John Dewey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世界这么小,还是丢了你,当这是一段回忆也好,被当做是矫情做作也罢。就当我任性最后一次。然后,说再见。如果有被提到的朋友不喜欢,我会删掉相关的部分。这是前话。后话是本书由20位豆瓣红人,47个温暖故事,15万真情文字,超过100万人次给出“❤喜欢”的励志情感类散文合集!也是豆瓣红人最佳力作的第一本合集,讲述他们在这个世间所有的相遇、致青春的赞礼!在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时代里,每一次青春都是对世界的致敬。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收录了这 20位豆瓣红人的47个真实温暖的故事,这些或清醒或深情或忧伤的文字,给所有对真爱始终怀有美好信念的人们找到一个爱的出口;对陷入情感困境的人们,这本书可以透出一些温暖的光亮;对于希望爱与被爱的人,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找到自我救赎的力量。

作者信息

刀劈三观荔枝、邓安庆、花衣云影、嘉倩、了之、流云在天、毛路、没头脑也很高兴、meiya、米没了、沐风而遇周星星、你看起来很美味、Su、书生柏小齐、吴桐、优等生杜小明、曾良君、紫书、张君雅、29°……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用优秀的文字斩获人气,用温暖的话语赢得肯定,用唯美浪漫的真 情叙说绽放自己的光彩。他们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

嘉倩,生于上海,热爱旅行、写作,现为多家杂志撰稿,曾任职于英国外交部新闻处。已出版《三毛不在撒哈拉:我的拾光之旅》。

meiya,豆瓣网上的一位大红人。80后双子座女生,热爱写作、阅读、跑步、旅行和美食。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这辈子最渴望做的那些事》。

吴桐, 网络人称“W小姐”。1984年出生,处女座。因泼辣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情感视角蹿红,是豆瓣网众多年轻女性心中的情感女王,曾在一年之内收到20000封情感求助信。已出版《那些荒谬的往事叫青春》。

我要做我自己的骄傲……

要不是昨天京东促销急着凑单看到了推荐的首页有这本书并且价钱还算过得去,自己又留了个心眼跑到豆瓣上看评分7分好像还不错,今天就看不到这本【豆瓣首页推荐心灵励志鸡汤合集】了。
  粗略的翻了一下,发现励志文真的是极好写,只要随便编两个例子,我一个朋友A,另一个朋友B,再将两个人充满戏剧而迥然不同的人生描述一下,分别做一点轻飘飘而不着边际的点评最后得出一个充满了正能量的收尾,一篇好的励志文就成功了。然后在各种推荐喜欢的累加之下成功加持,刷到你眼前,看到众多的喜欢好评,于是我也轻飘飘的点了一个“赞”。噢……那是微博,点了一个“喜欢”。
  所以看自己的喜欢列表里面还是有不少和这本书上重合的文字的,这也是为什么来这里写书评等于打脸的原因。
  唯一值得炫耀的是,当我在豆瓣收藏了这些文章的几天后,人人上一群傻逼又在疯狂的转载,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内心触动,男默女泪,心痛不已。
  
  书的封面上写,“所以这世界才需要哲学、文学、艺术,这些东西能给纷乱的人生提供一些解释和慰藉”,这句话是很有力量的。每当有人问文史哲这些有什么用的时候我都不想回复他们,因为经典的东西总会让人奋然前行——抱歉,只有经典的文史哲才能给纷乱的人生提供一些解释和慰藉。
  
  两年前我刚上豆瓣的时候一直在找这些励志文合集后来又觉得主人公们和作者们太冷艳高贵超凡脱俗,自己学不来。后来才发现原来人人都能当作者,只要你在失恋的时候坚强一点(或者自己描绘得坚强一点)、失意的时候坚定一点,你就成功了。
  可这些东西都是人生体验啊,你需要在失恋之后嚎啕大哭才会懂得珍惜或者自尊、非要到了最失意的关头才会领悟人生的道理。梦想只有你完全投入了才会实现啊——而不是每天对自己喊“你是最棒的你要加油”这些话,你就能出国、旅行、找到心爱的人乃至考上研究生啊。
  为了做这些事,我宁愿相信记事本圆梦小组里面的经验分享而不是这本空谈误事的书呢。说到底我还是庸俗到骨子里的人吧……
  所以这些东西看看就好,实在没必要买纸质书——人生要多旅行多读书,不过我倒不后悔之前读过的小青春这样的草稿纸水平的书了,起码有对比我才知道好书是怎么样的。
  书中有一段我很赞同:不要为了旅行而辞职旅行,找不到目的。同样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
  这里参考一下爱默生的格言,虽然是今天才看到的,但是却很有必要分享一下:我必须提供的三条实用准则是:第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第二,不是名著不读;第三,只读你喜欢的书。
  又想起了去年颇为装逼的给自己定的规矩:活人的书不读,中国作家张爱玲是底线,90年后的书不读,唉,终究是破了,毕竟人都需要一点调剂的零食~
  
  当然如果你觉得你需要这些文字,你的微博上关注的是陆琪、心灵鸡汤、治愈系英文(很多错误语法中国人自己编的那种)、人生导师那种,那你很需要这本书,会让你充满前行的动力……
  一分给曾良,她的正能量又稍微不露痕迹一点,不至于让我看第一段就想扔书。
  一分给励志小段子,我总是会在人人、微博、空间、微信圈乃至豆瓣上看到这样的签名:“我要做我自己的骄傲……”。从民间文学的积极意义来看,这本书还是很成功的。
  不过我还是留着吧,以后可以找段子给失恋了的朋友、工作失意的需要心灵鸡汤的朋友、少女心养成中的朋友们,祝她们早日成长,远离陆琪。你看,这本书还是有进步的空间的,起码不像陆琪那样神经分裂。

人生不需要什么导师,需要的不过只是陪伴

向来对这种和心灵鸡汤剪不断理还乱的文心生鄙夷,一直自以为「道理」这玩意儿正过来说反过来说甚至45度抑或125度说总会有人点头奉为真理,人生或情感也向来不需要什么导师,需要的不过只是陪伴,别人怎么把归纳好的人生守则放在自己的手机屏保上,自己也总会找BUG,以各种360°随意旋转的理由给自己找借口按自己早就做好的决定走下去。
  
  但是,矛盾得本着书没有贵贱的想法,没事儿也会选几篇「心生鄙夷」文了解一下心灵鸡汤业的发展趋势。读完这本我以为的《豆瓣心灵鸡汤合集》却对这类文章有了另一种夹杂感谢的情绪。
  
  好像一本从某个时段开始自我总结自我安慰自我嘲笑自我批判的日记本,每一个时刻都觉得上一个时刻的自己是傻逼,对自己教育又对自己说没关系,自我顿悟,第二天却又继续犯着其他的傻逼。这本书就好像太懒而不好好写日记的自己,用别人的故事和别人的文笔替自己写的日记。以致,不论是自以为还是过于矫情,自己也不会尴尬地羞着脑袋不忍回味了。
  
  一直自以为年轻时候的事情,哪怕上一秒上一分钟上一个小时上一天上一个月上一年的经历都不足以拿来说给别人听,至少得等十年后,可是十年后,我还记得这些事情吗。对我这种记忆力是缺陷的人来说,我还记得十年之前的自己的情绪吗,还有记忆来拿纪念吗。
  
  读这本书的时候又让我想起了前几年这几年的很多事情与情愫,不知道可不可以把封面撕下来,自己贴上自制封面写上:日记2008-2012。

下载地址

世界这么大,还是遇见你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