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of the shadows of life are caused by standing in our own sunshine.

- Ralph Waldo Emerson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廖超国:烦恼是提醒我们该自省和调整的机会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没有烦恼。无论你年轻还是年老,无论你是男还是女,无论你位高权重还是一介平民,无论你是哪个民族生活在哪个国家,无论你受过何种教育或者根本没读书,无论你过得富裕还是贫穷,只要你活着,就总无法摆脱烦恼。烦恼是人类特有的情感现象 ,当一个人结束了无知的幼童年代,开始有独立的生命意识时,烦恼就随之产生,并一直伴随至人生终了。不同的只是每个生命对烦恼感知的敏感度有差别和烦恼的种类不同而已。

人的一生是与烦恼相伴的一生,也是不断克服或战胜烦恼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烦恼是人生的附庸物,有人生就有烦恼。烦恼就像人的影子一样,与人生如影相随。甚至可以说烦恼构成了人的生活的一部分。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不如意”指得就是烦恼。其实生活就像一枚硬币,快乐和烦恼分属于它的两面。人的努力和命运决定着哪一面朝上的时间长一些。

烦恼本质上是个人期望与现实结果的差距超过自己意识范围而引起的情感上的不满足。决定两个变量落差的自变量是人的欲望,现实只是因变量或不变量。这样看来,烦恼皆因自起,烦恼皆因心生。说的残酷一点,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我”惹的祸,全是我们自找的。

人生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综合体。人不可能没有欲望,只有死人才没有欲望。人是活在欲望之中的,没有欲望,大的方面看,人类不会进步,人类的进步都是由人的欲望引起的,小的方面看,个人没有欲望,人会失去生命的意义。但人又不能欲望过甚。这其中的度是很难把握的。人生的艺术其实就是把握欲望的度的艺术。生活幸福与否的钥匙也在于此。

这世上所有的生物都在做自己,只有人不想做自己,总想成为什么而又成不了时,烦恼便就来了。人总被烦恼所纠缠着,生活不会让人省心,普通人为生计忙活,平日里,生活的艰辛,房贷的压力,情感的纠结,家庭的矛盾,疾病的折磨,学习的紧张,孩子的叛逆,工作的不易,职场的竞争,前程的焦虑,未来的担心以及对财富的追求,对名誉的向住,对地位改善的渴求,对子女前程、婚姻的企盼等等,常使人心绪不宁。刚摆脱一样烦恼,另一样烦恼又接踵而来。人们烦恼的表象原因虽各不相同,但剖析深层,其实都有共同的根源。

佛教比较系统的归纳了烦恼的根源,指出人的烦恼来源自于人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六个方面。贪,就是染著五欲,偏执于自己的喜好,产生不义窃取,非理侵占,损害他人等等罪业。嗔,即违逆境界的排斥抗拒,不能忍受,心生嫉妒,仇恨和损害他人。“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痴,是不明事理,不辨善恶,谤无因果,颠倒妄取。慢,就是骄傲自大,倨傲无礼。对于不如自己的或超过自己,乃至于程度相等的人都会心存轻慢,无法与他人和睦共处。疑,就是狐疑猜忌,对世间的一切实事实理都不能诚信无疑,因而杜塞善门,滋生邪见。不正见,就是思维不正产生的五种知见,包括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称为“五利使”(见惑),与贪嗔痴慢疑“五钝使”(思惑)合称“十惑”,也称“十根本烦恼”。

这些说的都很专业,也比较复杂,普通人也不是佛徒,没有必要了解掌握的那么精细。通俗些说,人的烦恼源于过甚的欲望,而人的能力终将有限,无论多么能干,能力最终都会是一个定值,不可能无穷大,但欲望却是无止境,所以,人的烦恼因贪婪而起,因自私而生,因偏执而出,因计较而显,因攀比而源,因嫉妒而发。有了还想有,要了还更要,人心不足蛇吞象,不知感恩,欲壑难填,怎能不起烦恼。从来只有自己,从未考虑别人,好处都想占尽,一旦有人分享,就要与人对立,紧张的人际关系,烦恼怎能不起。为人处事一根筋,头撞墙还怨墙,偏执己见别人错,自以为是烦恼生。凡事爱计较,心眼比针小,心机足,心事多,烦恼就不会少。总拿别人和自己比,而且是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觉得命运不公,越比越生气,越比烦恼越多。总是担心别人比自己好,也不愿别人比自己好,见别人比自己好,心里不服,总是诋毀,心气不平,烦烦丛生。无论是贪婪,还是自私,不管是偏执,还是计较,抑或攀比,皆自于“我”,皆源于“心”。心是一个口袋,什么都不装的时候叫心灵,装一点时叫心眼,多装时叫心计,装得更多叫心机,装得太多叫心事。想得多,看不透,舍不得,放不下,烦恼就会丛生。

既然烦恼是人生的本质规定,是构成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改变,不可避免。既然烦恼自于“我”源于“心”,那么,要战胜和克服烦恼,是不是也应该眼晴向内,从自身着手找原因、想办法呢?孟子早就有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遇到烦恼,怨天尤人,除了渲泄情绪外,毫无意义。而反躬自省,却能让自己成长成熟。烦恼就像横亘在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座山,当我们移动不了它的时候,切莫像“愚公”祖祖辈辈去挖它,而应学登山队员翻越它。当烦恼纠结我们的时候,正是提醒我们该自省和调整自己的时候了。有句话说得好,给我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给我一颗平常心,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智慧,让我懂得去分辨它们。面对烦恼,我们该自省,就像罗胖在《奇葩说》第四季中总结的那样,在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有一条沟,你若掉进去了,叫挫折,你若爬出来了,叫成长。成长就是你被现实打碎了的那些主观东西,将其收集在一起,进行清理而重构。成长的本质是让你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进一步趋进一致。面对烦恼,我们该自省后而调整。生命最本质的要义是寻求快乐,当我们的行为与生命本质的目的相悖时,最需要做得就是换一个角度,调整心态,改变自己,重新构建自己的认知。烦恼是我们反观自己的一次绝好机会。重构认知,无非就是知道怎么去看人生、懂自己、会生活。重点在一个“看”字上,学会看懂、看透、看淡、看远。

1.看懂,认识烦恼,认清自己,了然于心。

看懂就是把事物弄明白,人最可怕的就是做人处事不明白。处世为人最关键的是要明白事理。所谓烦恼,扰乱你的叫烦,使你困惑的叫恼。烦恼其本质往深里说,是对自己能力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愤怒。人与烦恼的关系就像牛和车一样,车不走不能怨车,而应该用鞭打牛来拉车跑。认知中若逻辑关系不对,结论一定会错。认清自己是要弄清楚自己有哪些能耐,德位是否相配,功禄是否相称。有多大的头戴多大帽,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别不知天高地厚去想自己能力不及的事。明白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可以努力,可以求高,但不因能力不及带来的结果不如意就烦恼。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做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了然于心,就会知事达己,活得明白。

2.看透,关爱自己,调整自己,坦然于人。

人生一场不容易,生活也够艰难,没有必要给自己再添乱。学会苦中求乐,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是一门生活的本领。当你明白,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时,你才真正达到了看透的境界。看透就是你要以不争的态度对待人生,以恬淡的心境对待生活,少一些贪婪,多一些知足;少一些自私,多一些大度;少一些偏执,多一些平和;少一些计算,多一些坦荡;少一些攀比,多一些感恩;少一些嫉妒,多一些平静,做到荣辱不惊,得失不贪,去留无意,烦恼就会减少许多,就会生出许多人生的欢愉和生活的快乐。坦然于人,就会改变自己,活得畅快。

3.看淡,放下得失,淡泊名利,超然于物。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无奈,它充满太多的诱惑,这些诱惑剌激引发我们更多的欲望。这些太多的欲望因无法满足带给我们更多的烦恼和痛苦。唯有学会放下,才是一条理智的坦途。学会放下是战胜烦恼利器。放下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顿悟。放下是一种心态的选择,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放下得失,淡泊名利,就是要我们从内心里明白,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最终占有,只能是经历。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借来的一生,终将要还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若悟透了这一点,就会懂得,无所谓得也无所谓失,得是体验,失是经过。名也好,利也好,终将会消失于生命的尽头。超然于物,就会不去计较,活得通达。

4.看远,注重过程,不忘初心,泰然于胸。

看远,会让我们把一些问题想明白了,明白了就会有新的认知和见地。人生其实是一个过程,不要过于在意结果,不要急于求得回报。把人生比作一场旅游,我们应更在意沿途的风景,而不是为了匆匆赶路快快到达终点。生命本身就是一回漂泊,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将成为驿站,都将成为过客,我们自己本身也是过客。无论显赫与辉煌,还是平庸与渺小,无论高贵与富裕,还是低贱与贫穷,最终都是过眼烟云。要明白生命虽起于神奇,但离不开平凡,且终将归于平凡,人世间一切的不平凡,最后都会以平凡来显其价值。只有不忘这个初心,才能悟透明白平平淡淡才是真,普普通通才是福。才能方得始终。泰然于胸,就会平静自如,活得豁达。

人生少不了烦恼,面对烦恼有两种态度可供选择,一种是沉缅其中,怨天尤人;消极被动,苦闷不堪;振作不起,扰乱心情,影响生活。另一种是正视存在,烦不觉烦;积极主动,弄清原因;调整心态,设法化解,平静对待。我更推崇于后者,因为我相信,烦恼也许是一个为历练人生而包装起来的礼物,更是提醒我们该自省和调整的机会。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