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ever rare true love may be, it is less so than true friendship.

- François de La Rochefoucauld

本站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

网友推荐 | 8本经典重读,快来看看读过几本!

文学史上可谓经典无数,今天收到网友的8本经典书籍推荐,我们搭伙回顾一下吧!
欢迎推荐,最好是附上理由、笔记、感悟……
有输出才能说明有输入,通过输出让思路更清晰。

01
了不起的盖茨比弗朗西斯·司各特·菲兹杰拉德

在我年轻、幼稚的时候,父亲曾给了我一番教诲,我一直铭记在心。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在这世界上不是人人都享有过你所拥有的优越条件。

中西部小子盖茨比到东部闯荡一夕致富,他在自己的豪宅夜夜宴客,俨然慷慨荒唐的富豪大亨;他梦幻地看着纽约长岛上一座闪着绿光的灯塔,寻觅着梦寐以求的女人黛西。邻居尼克,眼看着盖茨比的宾客们接受他的招待却冷漠无情,眼看着盖茨比奋力追求那腐败的虚华。盖兹比最后的结局,让尼克对东部浮华的名流生活梦碎,宛如看着繁华楼起再看着它楼塌。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菲茨杰拉德选择尼克·卡洛韦作为叙述人,以“只有被追求者和追求者,忙碌者和厌倦者”的身份和口吻孜孜不倦地讲述着盖茨比和黛茜之间的爱的故事——其实尼克充当了小说故事的第一叙述人,面向的是读者;菲茨杰拉德充当了小说故事的隐性或间接叙述人,是一个万能叙述人;而盖茨比则充当了小说的一号男主人公兼及小说中讲故事的第三叙述人,面向的是自己。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声音始终贯彻在尼克和盖茨比声音之中,并贯穿始终。

叙事学框架下的盖茨比是一个了不起的“美国往事“的叙述,看似是对盖茨比和黛茜的个人故事的挽歌式的叙述,实则是对一段美国宏大历史焦虑的叙述。

02
傲慢与偏见 / 简·奥斯丁(Jane Austen)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本书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充分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强调经济利益对恋爱和婚姻的影响。小说情节富有喜剧性,语言机智幽默,是奥斯丁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并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小说中的人物命运设置并没有按照人们的预期进行发展,他们的一些言行在特定场合由于智力、思想或认识方面的局限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但这些人物本身又对此浑然不觉,结果事与愿违,从而产生反讽的效果。奥斯汀对《傲慢与偏见》的小说情景进行了戏剧化处理,达到了较强的反讽效果。

03
洛丽塔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一位对初恋情人恋恋不舍的知识分子,成年后依旧钟情于年幼的少女,视她们为纯洁的小仙女。他在认识了十二岁的少女洛丽塔之后为之倾倒,不惜取得洛丽塔继父的身份以和她共处。在这貌似具有浓郁不道德扭转氛围的情节背后,隐藏的却是主人公一颗善良的心。最终,他为这段情背上了凶手的之名。

本书是影响世界的百部文学名著之一。小说故事生动,情节曲折,开创了现代两性文学伦理上的新视角,淡化了常识上的社会内涵与道德是非,完成了“年少的美国诱惑衰老的欧洲”的寓言。

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它超越了赎罪的各个方面,而在我们看来,比科学意义和文学价值更为重要的,就是这部书对严肃的读者所应具有的道德影响,因为在这项深刻的个人研究中,暗含着一个普遍的教训;任性的孩子,自私自利的母亲,气喘吁吁的疯子——这些角色不仅是一个独特的故事中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提醒我们注意危险的倾向;他们指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邪恶。

04
麦田守望者 / J.D.塞林格

你要是真想听我讲,你想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我在什么地方出生,我倒霉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我父母在我生之前干些什么,以及诸如此类的大卫科波菲尔使废话,可我老实告诉你,我无意告诉你这一切。

主人公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菲尔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中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凯迪拉克,而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 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到他第四次被开除时,他不敢回家。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他在电影院里百无聊赖地消磨时光,糊里糊涂地召了妓女,情不自禁的与虚荣的女友搂搂抱抱,与此同时,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企图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批纯洁与真理的经历与感受。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不仅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更重要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表现的社会是一个异化的社会,也是一个道德堕落的社会。在这种社会范围内的整体性的堕落中,个体的堕落有可能在表层的堕落之下蕴含着深层的反堕落和道德的信息,有可能具有积极的内涵。霍尔顿以其自身的堕落揭示和反抗着异化社会中道德的堕落。在其堕落中可以窥见某种道德性,他所展示的是堕落行为里的道德,一种堕落的道德。

05
霍乱时期的爱情 / 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是不可避免的:苦杏仁的味道总是让他想起注定没有回报的爱情。

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霍乱时期。在小说中,加西亚·马尔克斯赋予霍乱一种象征意味——爱情。因为霍乱能致人死命,也能让人懂得生之珍贵,激发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对于小说的男主人公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来说,霍乱与爱情的作用相近。马尔克斯用令人恐惧的霍乱隐射爱情,似乎告知人们,爱情虽然很甜美,但它折磨起人来,会让人生不如死。但是,不经过这样的生死考验,也无法得到真正的爱情。小说首句便总结全书主旨,无论付出多少,注定没有回报。

06
双城记 / [英] 查尔斯·狄更斯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我们正在走向天堂,我们也正直下地狱。

双城记的“双城”指的是巴黎和伦敦。正直善良的马奈特医生由于告发贵族的恶行而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孤女露西被好友洛瑞接到伦敦抚养长大。贵族青年达内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放弃家族财产到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此间对露西产生了真诚的感情。此时马奈特已经获释,他以宽厚的胸怀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然而达内却遭到来自底层、对贵族怀有极大仇恨的德发日夫人的不断陷害。一直爱慕露西的卡顿自愿顶替了达内走上断头台,露西和达内远走高飞。

本书的开头奠定了整本小说的基调,它是在讲述那个时代,却又似乎适用于每个时代,字里行间流露出极强的思辨性。开头作者便为读者提出了问题和想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时卡在一个地方重复翻滚,有时便顺应时代向前推进。这段文字除了文学色彩,还有很强的哲学韵味,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整个故事是低沉、暗淡的,人民的痛苦不堪让人倍感沉重。

07
变形记 /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变形记》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变形记》主题思想是人的“非人的”思想变形。当人的“个体性”与自我心灵被忽视时,就不可避免与人产生”公共性“矛盾而导致命运毁灭。

当格里高尔从不安的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时没有表现出一个正常人所应有的惊恐,而是近乎于冷静地想了一下“我出了什么事啦”,甚至连惊讶都没有。

由于格里高尔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不是从一个有独立意志的个体的人出发的,而是以供养家人、还清债务为目的的。在生活与工作中,格里高尔“个体的我”处在被遮蔽状态,他往往只是“公共的我”的饰演者。渐渐地,他就意识不到自我的存在了,他想到的只有工作,他身上的个体性被社会性不断地侵蚀、压抑,直到变形。这变形最终完成了由“公共的我”向“非我”的他者的最终转变。

08
钟形罩 / 西尔维娅·普拉斯

那是一个古怪、闷热的夏天,就是罗森博格因间谍罪名被处死的那个夏天,我不知道我在纽约干什么。

讲述埃斯特是波士顿一所大学的全优生,获得了在纽约一家时尚杂志的实习机会。她却对纽约的生活充满了疑惑,无数的可能性让她无法确定未来,也无法回到从前她认为安全的生活状态。埃斯特最后决定当一名作家,但是却在道德、行为和自我意识的矛盾中挣扎。

在这部感人至深的自传性小说中,西尔维娅·普拉斯回顾了她年轻时所经历的失望、愤怒、压抑、最终的崩溃以及后来的治疗过程,充满了让人震撼的智慧和令人心碎的坦诚。

喜欢文学类读物的同学们不妨拿来重读一番

[哥]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西班牙语: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哥伦比亚文学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百年孤独》的作者。

[美]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年—2010)美国作家,1919年1月1日生于纽约。父亲是犹太进口商。他的著名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2010年1月27日,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

[英]简·奥斯汀,简·奥斯汀是一位英国小说家,她的五部主要作品诠释评论了18世纪末英国地主乡绅的生活。她出版的第二部小说《傲慢与偏见》是她在世时评价最高的作品。她小说中的情节常常反映了女性为追求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而把婚姻作为依靠。她的作品批评十八世纪下半叶的感性的小说,而且她的小说是十九世纪向现实主义转换的一部分。

所有分享的资源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源,本站不保存任何数据,仅做汇总整理,不保证数据完整性。若此处无下载链接,说明分享已失效或被取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